古诗文网
首页 对联 成语 文言文 辞赋

声音鉴·总论声音

作者佚名

人之声音,犹天地之气,轻清上浮,重浊下坠。声音实与五音相配,闻声相思,其人斯在。

人之声音,犹天地之气,轻清上浮,重浊下坠②。始于丹田,发于喉,转于舌,辨于齿,出于唇,实与五音相配③。取其自成一家,不必一一合调,闻声相思,其人斯在,宁必一见决英雄哉?④

【注释】
①声音:这里所谓的“声音”,指的是人体内的发音器官受腹内气流的振动而发出的声响。从生理学和物理学角度看,“声音”仅仅是气流的运动引起专用带的振动发生的,是纯粹的生理和物理现象。古人则认为,“声音”的发生,有更重要的因素,即内在的精神和气的因素。内在的“神”和“气”作为自然性与社会性的综合(统一)决定着声音的状况。古人认为,心动为性——“神”和“气”,性发为声。这就是说,声音的发生离不开自然之气(空气),更与内在的“性”密不可分。这是很有道理的。古人又认为,“声”与“音”有密切关系但又有本质区别,如下文所言,“声主‘张’,寻发外见”,“音主‘敛’,寻歇处见”,“音者,声之余也”,这就是说,“声”来自于“物”,“音”则来自于“声”。声音有大小、长短、缓急、清浊之别,古人认为,这些都与人的命运息息相关。
②人之声音,犹天地之气,轻清上浮,重浊下坠:这两句话的意思是人的声音,和天地之间的气一样,有清和浊之分,清者轻而上浮,浊者重而下沉。
③始于丹田,发于喉,转于舌,辨于齿,出于唇,实与五音相配:丹田。指人体脐下一寸半至三寸的部位。喉,这里是就人体的发音部位而言的,声音实际上发生于声带。辨于齿,意思是在牙齿这里发生清浊等变化、分野。五音,即宫、商、角、徵、羽五音。阴阳五行家认为:“五行散而为万物,人生万物之上,声亦辨其五音。”五音之中,宫属土,商属金,角属木,徵属火,羽属水。五音的具体特征是:宫声沉厚,商声和润,角声高畅,徵声焦烈,羽声圆急。古人认为,“人之禀五行之形,其声亦有五声之象”。所以,分辨五声必须与人的形体的五行特点结合起来,进行对应考察。古人还认为,声音的五行属性与人的形体的五行属性和特征相符合便为吉祥、富贵、良善,否则便为不吉或贫贱、凶恶。这六句话的意思是:声音起始于丹田,在喉头发出声响,经过舌头的转化,在牙齿那里发生清浊之变,最后从嘴唇那里发出,这一切都与宫、商、角、徵、羽五音相配合。
④取其自成一家,不必一一合调,闻声相思,其人斯在,宁必一见决英雄哉:其,这里代声音。自成一家,即独具一格。不必,不一定。合调,与五音相合。斯,助词,无义。宁,难道。决,分辨;判断。英雄,这里的意思是究竟是不是英雄。这五句话的意思是:观人识人的时候,要去辨别他的独具一格的声音。他的声音不一定完全与五音相符合,但是只要听到声音就要想到这个人,声音是人的内在精神的外在表现,所以闻其声即如见其人,不一定见到其人的庐山真面目才能看出他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。

【译文】
人的声音,跟天地之间的阴阳五行之气一样,也有清浊之分,清者轻而上扬,浊者重而下坠。声音起始于丹田,在喉头发出声响,至舌头那里发生转化,在牙齿那里发生清浊之变,最后经由嘴唇发出去,这一切都与宫、商、角、徵、羽五音密切配合。识人的时候,听人的声音,要去辨识其独具一格之处,不一定完全与五音相符合,但是只要听到声音就要想到这个人,这样就会闻其声而知其人,所以不一定见到其庐山真面目才能看出他究竟是个英才还是庸才。

【智慧解析】
人生于天地之间,其声音各有不同,有的洪亮,有的沙哑,有的尖细,有的粗重,有的薄如金属之音,有的厚重如皮鼓之声,有的清脆如玉珠落盘字正腔圆,有的人身材矮小,声音却非常洪亮,即日常所说的“声如洪钟”,有人生得高大魁梧,说起话来却细声细气,有气无力。古人对这些情况加以总结归纳,得出了一些规律。
实际上,现代生理学和物理学已经证明,声音的生理基础由肺、气管,喉头、声带,口腔、鼻腔三大部分构成,声音发生的动力是肺,肺决定气流量的大小,音量的大小主要由喉头和声带构成的颤动体系决定,音色主要取决于由口腔和鼻腔构成的共鸣器系统。
声音是物体震动激动空气而形成的,声音是听觉器官——耳的感觉。声音的音量有大小之分,音色的差异之别另有音高、音长之分。
人类的声音,由于人与人不同,健康状况不同,生存环境不同,先天禀赋不同,后天修养不同等而有很大差异,所以声音不仅在一定程度上表现着一个人的健康状况,而且还在一定程度上表现着一个人的文化品格——他的雅与俗,智与愚,贵与贱(这里指人格修养),富与贫。
既然如此,那么声音便和人的命运(过去和现在的生存状况,还有未来的生存前景)有一定关系。
但是如果说声音能够决定人的命运,则未免虚妄不实。
成功的歌唱家,一般都有苦学苦练的经历,但是如果天赋不高,单靠苦学苦练,是不会成为歌唱家的。
古人历来是比较重视声音的,对此,我们作了深入的观察。在五行分配上,古人把声音分为:
金声,特点是和润悦耳;
木声,特点是高畅响亮;
水声,特点是时缓时急;
火声,特点是焦浊暴烈;
土声,特点是厚实高重。
古人对声音与人的命运之间的关系,也有一个很明确的说法。
曾国藩承前人之说,认为人禀天地五行之气,其声音也有清浊之分,清者轻而上扬,浊者重而下沉,由是清者贵,浊者贱,道理说得很明白。
“始于丹田”句,作者认为,声音中上佳者,应是始发于“丹田”中的。丹田,在人身脐下三寸处(古之道家有上丹田、中丹田、下丹田之说,这儿属其一)。
发于丹田的声音深雄厚重、韵致远响,是肾水充沛的表现。肾水充沛,身体自然健康,能胜福贵,因而主人福贵寿全。同时,这种丹田之气充沛,丹田之声洪亮悦耳,易引起共鸣效果,给人很舒服浑厚的感觉。
不好的声音,则是那种发于喉头,坠于舌齿之间的根基浅薄的声音。这种声音气不足,给人虚弱衰颓之感觉,为肾水不足的表现。
以人的声音来判人的命运,当然是不科学的。曾氏在本章尾又说到,“不必一一合调”,那自是又有不合规律一说了。
重要的还在于“闻声相思”,一个“思”字,说明识人仍不可呆板行事,得视具体情况而定。
《冰鉴》中所讲的是由人的音质和音色来判别人的命运,如能结合人的语言共同断之,应更全面。
语言是思维的结果,由语言可以发现一个人的思维方式的特点,这对一个人行事做人有重要影响,甚至是决定性的影响。

【智慧典例】

孔子听音辨别人心事
声音辨人术是指通过声音来识别人才。浅层的理解,是指听到一个人的声音(不仅仅是说话的声音,也包括脚步声、笑声等),就能知道他是谁,前提必须是对此人的声音很熟悉,一般在朋友、亲人之间才能辨别,这只是辨别人的身份。高层次的理解,是由声音可听出一个人的心性品德、身高体重、学历身份、职业爱好等。这是一个很复杂的判断过程,既有经验的总结,又有灵感的涌动。声音可细分为声与音两个概念,既可由声来识人,又可由音来识人,但在实际运用中,多是由声音即两者同时来识别人。
声音最能陶冶性情,战鼓军号能使人精神抖擞,小鸟的啭鸣能让人心旷神怡。“声色犬马”,声音给我们带来的享受竟是排在首位的,就连人类的求偶活动也同鸟儿一样,是从婉转的声音开始的,所以人在青春期对各种甜言蜜语和流行歌曲的反应都很强烈。
从生理学和物理学的角度看,声音是气流冲击声带,声带受到振动引起空气振动而产生的,这既是一种生理现象,又是一种物理现象。但人的社会属性,又使人的声音有着精神和气质两方面的特性。声音的产生依靠自然之气(空气),也与内在的“性”密不可分。声音又与说话者当下的心理活动密切相关,大小、轻重、缓急、长短、清浊都有变化,这与人的特性也是息息相关的,这就是闻声辨人的基础。
春秋时郑国大臣子产一次外出巡察,突然听到山那边传来妇女的悲恸哭声。随从面视子产,听候他的命令,准备救助,不料子产却命令他们立刻拘捕那名女子。随从不敢多言,遵令而行,逮捕了那位女子。当时她正在丈夫新坟前面哀哭亡夫。人生有三大悲:少年丧父、中年丧夫、老年丧子,可见该女子的可怜。以郑子产的英明,不会对此妇动粗,其中缘由,是因为郑子产的闻声辨人之术。郑子产解释说,那妇人的哭声,没有哀恸之情,反蓄恐惧之意,故疑其中有诈。审问的结果,果然是妇女与人通奸,谋害亲夫之故。
子产闻声辨人的技巧已是很高明了。但孔子也深谙此道,且似乎比子产还高出一筹。虽然孔子讲过“以貌取人,失之子羽;以言取人,失之宰予”,但他凭外貌声色取人的功夫,实在是有过人的天分。
孔子在返还齐国的途中,听到非常哀切的哭声,他对左右讲:“此哭哀则哀矣,然非哀者之哀也。”碰到那个哀哭的人之后,才知道他叫丘吾子,又问其痛哭的原因,丘吾子说:“我少年时喜欢学习,周游天下,竟不能为父母双亲送终,这是一大过失。我为齐国臣子多年,齐君骄横奢侈,失天下人心,我多次劝谏不能成功,这是第二大过失。我生平交友无数,深情厚谊,不料后来都绝交了,这是第三大过失。我为人子不孝,为人臣不忠,为人友不诚,还有何颜立在世上?”说完便投水而死。
由此可见,孔子能听音辨人心事,有着非同寻常的天赋。
不仅声音可以帮助我们观察人、了解人,就是那些被人调弄演奏的乐器也可以反映出演奏者的心理状态。声音从人的喉舌发出,而乐器的声音则由人的手弹拨打击乐器而产生,人的喉舌虽然与乐器有很大的不同,但是产生声音的原始的、内在的动力则是一样的。
《礼记·乐记》中云:“凡音之起,由人心生也。人心之动,物使之然也。感于物而动,故形于声。声相应,故生变。”对于一种事物由感而生,必然表现在声音上。人外在的声音随着内心世界的变化而变化,所以说:“心气之征,则声变是也。”
不但声音与气能结合,也和音乐相呼应。因为声音会随内心变化而变化,所以,内心平静声音也就心平气和;内心清顺畅达时,就会有清亮和畅的声音;内心渐趋激动之时,就有言语偏激之声。这样不就可以从一个人的声音判断一个人的内心世界了吗?
[下一章>>]   [返回目录▲]


©古诗文网

mip-stats-baidu 古诗文鉴赏大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