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诗文网
首页 对联 成语 文言文 辞赋

楚辞·天问

作者佚名

【原文】
曰遂古之初,
谁传道之①?
上下未形,
何由考之?
冥昭瞢暗,
谁能极之②?
冯翼惟象,
何以识之③?
明明暗暗,
惟时何为④?
阴阳三合,
何本何化⑤?
圜则九重,
孰营度之⑥?
惟兹何功,
孰初作之⑦?
斡维焉系?
天极焉加⑧?
八柱何当?
东南何亏⑨?
九天之际,
安放安属⑩?
隅隈多有,
谁知其数?
天何所沓?
十二焉分?
日月安属?
列星安陈?
出于汤谷,
次于蒙汜,
自明及晦,
所行几里?
夜光何德,
死则又育?
厥利维何,
而顾菟在腹?
女歧无合,
夫焉取九子?
伯强何处?
惠气安在?
何阖而晦?
何开而明?
角宿未旦,
曜灵安藏?

【注释】
①遂古:往古,远古。遂:通“邃”,辽远的意思。遂古:即远古。传道:传说。
②冥:幽暗。昭:昒的错字。刘盼遂《天问校笺》:“此昭字自属昒之误字。昒,《说文》尚冥也,与昧古通用。”
③冯:满。冯翼:大气弥漫的样子。惟:刘盼遂疑“未”之声误,未象,无形。译文从之。
④时:是。
⑤三:同“参”。参合:参错结合。
⑥圜:同“圆”,指天,古人误认为天是圆的。
⑦兹:此。
⑧维:绳。古代认为天体如车轮一样旋转,中心轴上有绳把天体系住。
⑨八柱:古代传说天有八根柱子支撑着。
⑩九天:指天的中央和八方。
隈:弯曲处。《淮南子·天文训》:“天有九野,九千九百九十九隅。”
十二:古人认为太阳在天空中运行的轨迹是一个圆圈儿,称为黄道,把黄道分为十二等份,每等份都有若干星宿。
属:附属。
汤谷:古代神话中太阳沐浴升起的地方。
夜光:月亮的别名。
厥:其,指月亮。
女歧:神话传说中的人名,传说她无夫而生九子。
伯强:即禺强,风神。
角宿:星座名,二十八宿之一,包括两颗星,早晨位在东方。古代传说两星之间为天门,黄道经其中,七曜行其间。

【译文】
试问:远古的最初的形态,
是谁把它传述下来?
天地还没有形成,
是根据什么考定的?
宇宙一片混沌暗昧,
谁能够考究明白?
大气弥漫无形象,
根据什么辨认出来?
白昼光明黑夜暗,
为什么这样分明?
阴阳二气相参合,
哪是本原哪是化生?
圆圆的天盖有九层,
是谁把它度量和经营?
这是何等的大工程,
当初是谁把它创造完成?
枢纽上绳子拴何处?
天的顶端架在哪里?
八支天柱怎样支撑?
地势为什么东南低?
天体的中央八方各有边,
它们怎样安放怎样连一体?
天体的角落曲折无其数,
谁知道它的详细数目?
天体在什么地方立足?
怎样划分出十二个星区?
太阳月亮悬挂在何处?
众星又摆放在哪里?
太阳从汤谷升起,
晚上到蒙水岸边止息,
从天亮到天黑,
它一天奔行了多少里?
月亮有什么功德,
竟能死后又复活?
它贪图什么好处,
腹中竟藏有蟾蜍?
女歧从未婚配,
怎能生育九个孩子?
风神伯强住在何处?
祥和之风从哪吹来?
为什么天门一关天就黑?
为什么天门一开天就亮?
天门未开的时候,
太阳藏身在何方?

【原文】
不任汩鸿,
师何以尚之①?
佥曰何忧,
何不课而行之②?
鸱龟曳衔,
鲧何听焉③?
顺欲成功,
帝何刑焉④?
永遏在羽山,
夫何三年不施?
伯禹愎鲧,
夫何以变化⑤?
纂就前绪,
遂成考功⑥。
何续初继业,
而厥谋不同⑦?
洪泉极深,
何以寘之?
地方九则,
何以坟之⑧?
河海应龙,
何尽何历⑨?
鲧何所营?
禹何所成?
康回冯怒,
墬何故以东南倾?
九州安错⑩?
川谷何洿?
东流不溢,
熟知其故?
东西南北,
其修孰多?
南北顺椭,
其衍几何?
昆仑县圃,
其尻安在?
增城九重,
其高几里?
四方之门,
其谁从焉?
西北辟启,
何气通焉?
日安不到,
烛龙何照?
羲和之未扬,
若华何光?
何所冬暖?
何所夏寒?
焉有石林?
何兽能言?
焉有虬龙,
负熊以游?
雄虺九首,
倏忽焉在?
何所不死?
长人何守?
靡蓱九衢,
枲华安居?
一蛇吞象,
厥大何如?
黑水玄趾,
三危安在?
延年不死,
寿何所止?
鲮鱼何所,
鬿堆焉处?
羿焉彃日?
乌焉解羽?

【注释】
①汩(ɡǔ):治水。
②佥:皆。
③鸱:鸱鸺,猫头鹰之类的鸟。鸱龟:旧说指鸱、龟二物。
④顺欲:顺从众人的期望。
⑤愎:一本作“腹”,译文从之。此句言禹从鲧的肚中出生。
⑥纂:继。绪:事业。考:对已死父亲的称呼。
⑦谋:指治水的方法。
⑧九则:九等。坟:区分。《尚书·禹贡》载禹划分九州的土地为九等。
⑨这两句诗经·大雅·生民》:姜嫄踏了天帝的足迹,孕而生稷,使人觉得不祥,便把他抛弃在寒冰上,众鸟飞来用翅膀遮覆他、温暖他。
⑩秉鞭:比喻执政。
惑妇:指纣王妃妲己。
师:太师。望:吕望。肆:店铺。
“伯林”二句:本事不详,郭沫若谓为纣王自焚事。
礼:借为“理”,治理。
阖:春秋时吴王阖庐。
“中央”二句:本事不详,闻一多谓当指周厉王为国人所逐,共和执政事。译文姑从之。
蛾:古“蚁”字。蜂蚁:指起义逐厉王的国人。
“惊女”二句:本事不详。注家多谓指伯夷叔齐事。《文选·辨命论》注引《古史考》:“伯夷叔齐……隐于首阳山,采薇而食之。野有妇人谓之曰:‘子义不食周粟,此亦周之草木也。’”《列士传》:“二人遂不食薇,经七日,天遣白鹿乳之。”
兄:指秦景公。弟:指景公弟铖。

【译文】
甲子的早晨诸侯争相盟誓,
为什么他们都能践约如期?
诸路兵马好似群飞的雄鹰,
是谁使他们聚会云集?
剑击斧砍纣王尸体,
此次伐纣周公并不赞许。
亲自谋划定下伐纣计,
为什么周得天下还叹息?
上帝把天下交给殷,
它施行了什么德政?
殷得到天下又灭亡,
它是犯了什么罪名?
争相发兵伐殷商,
怎样部署怎样安排?
齐头并进攻两翼,
怎样指挥谁统帅?
昭王出外去巡游,
直到南国极远地。
他究竟为了什么好处,
去迎取那白野鸡?
穆王乖巧又贪心,
为何到处去周游?
东西南北都走遍,
还有什么要寻求?
妖人带着老婆,
在市上叫卖什么?
幽王被谁杀死,
在哪儿得到褒姒?
天命反复无常,
什么该罚什么该赏?
齐桓公九会诸侯,
到头来一命亡。
纣王那个暴君,
是谁使他残暴昏昏?
为什么憎恶辅弼大臣。
专门任用奸佞小人?
比干触犯了什么,
而惨遭剖肚剜心?
雷开是怎样顺从,
竟然加官赐金?
为什么圣人美德始终如一,
而结局却与常人不一样?
梅伯被剁成肉酱,
箕子被迫装疯佯狂。
后稷是长子,
天帝为何讨厌他?
把他丢弃寒冰上,
众鸟为何温暖他?
他怎么能弯弓射箭,
成为杰出的统兵将才?
既然天帝十分震惊,
为什么又让他子孙万代?
文王发迹在殷末,
治国理民掌大政。
怎样发展岐基业,
取代殷商享天命?
古公携财迁居岐山下,
众人怎么会顺从?
殷有惑妇妲己女,
人们发出什么讥讽?
纣王赐给文王人肉汤,
文王状告暴纣诉天庭。
殷纣为何自招天谴罚,
殷商无救失天命?
姜尚朝歌开肉铺,
文王怎知他有才能?
钢刀霍霍声声响,
文王为什么喜欢听?
武王姬发兴师伐殷商,
屈原天问为什么满腔怒火气冲冲?
载着父王灵牌去会战,
为什么那么急迫不稍停?
纣王吊死柏树林,
什么缘故使他丧生?
为何武王伐纣感天地?
又是哪一个胆战心惊?
上天降赐天命于你身,
你该怎样小心翼翼保天命?
既把天下交人来治理,
为何到时又代之以他姓?
当初汤任伊尹做小臣,
后来晋升当了汤的相。
为什么他能终生做汤官,
并能配祀成汤把祭享?
吴王阖庐是寿梦的嫡孙,
年少时逃亡在外背井离乡。
为什么到了壮年武勇过人,
英名流布,威震四方?
彭铿烹调野鸡汤,
天帝何以接受他的祭飨?
赐他年寿长永久,
他的寿命到底有多长?
共伯和暂代天子治天下,
周厉王为何暴怒降祸殃?
蜂蚁般的微弱生命,
力量为何那样不可阻挡?
村女提醒夷齐采的是周薇,
白鹿为何来哺乳叔齐伯夷?
他们此行来到黄河转弯处,
兄弟共聚首阳为什么欢喜?
秦景公喂养一猛犬,
弟弟为什么想得到?
要用百辆车乘去交换,
结果把爵禄也白白丢掉。

【原文】
薄暮雷电,
归何忧①?
厥严不奉,
帝何求②?
伏匿穴处,
爰何云③?
荆勋作师,
夫何长④?
悟过改更,
我又何言?
吴光争国,
久余是胜⑤。
何环穿自闾社丘陵,
爰出子文⑥?
吾告堵敖以不长⑦,
何试上自予,
忠名弥彰⑧?

【注释】
①薄暮:傍晚。
②奉:保持。帝:指天帝。
③伏匿:隐伏藏匿。穴处:住在山洞。爰:于是。
④勋:功。作师:兴兵打仗。
⑤吴光:吴公子姬光,即吴王阖庐。争国:指阖庐杀吴王僚得国事。久:应读作“厥”,指吴公子光。久余是胜:他(吴公子光)战胜了我楚国。
⑥“何环”两句:一本作“何环闾穿社,以及丘陵?是淫是荡,爰出子文”。译文从之。闾社:古代二十五家叫闾或社。子文:楚成王时令尹,楚国女未婚时与表兄斗伯比所生。
⑦吾:闻一多《楚辞校补》题作“语”。堵敖:即熊囏(jiān),楚文王子。文王死,熊囏继位,在位五年为其弟熊恽弑杀,熊恽自立,是为楚成王。
⑧试:读作“弑”。上:指堵敖。予:通“与”。自予:指熊恽自立为王。

【译文】
时已黄昏一片雷鸣闪电,
我要回去了又何必担忧?
他既丧失了自己的尊严,
天帝还能对他有何要求?
隐伏荒野栖岩洞,
还有什么话可讲?
楚王贪功屡兴兵,
立国又怎能久长?
如若改弦更张能醒悟,
又何必喋喋不休道短长?
公子姬光得国成君主,
他又战胜我楚国。
为什么绕闾过村相逢在丘陵。
纵欲野合却生下贤相子文?
都说堵敖在命不久长,
为什么弑君自立,
忠名却更加显扬?

【赏析】
《天问》是屈原作品中体制特异的一篇,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在形式上都独具特点。全篇1500多字,350余句,呵问成篇,一连提出有关自然、社会现象、古史传说等170多个问题。其间神话传说杂陈,历代兴亡并举,对天地宇宙、社会古今、万事万物,一一发难诘问,放言无惮,奇气纵横。诗人就是通过这一连串的诘问,表达了对自然宇宙和社会历史的深刻思考和孜孜不倦的求索精神,以及对传统观念的大胆怀疑和批判。正如鲁迅所说:“怀疑自遂古之初,直至百物之琐末,放言无惮,为前人所不敢言。”(《摩罗诗力说》)《天问》叙事丰富繁杂,但次序井然,先问天地形成,宇宙变化,次问人事变化,历史兴亡,最后归结到楚国的现实政治,线索清楚,脉络分明。正如王夫之所说:“篇内事虽杂举,而自天地山川,次及人事,追述往古。终之以楚先。未尝无次序存焉。”(《楚辞通释》)特别是全诗以一个“曰”字领起,全由问句组成。这简短而一问到底的形式,使全诗节奏明快而有力,感情充沛而强烈,有整齐活脱、奇崛生动之美而无呆滞单调之感。
关于此诗的写作时间向无定论,一般认为作于屈原被放逐之后。王逸《章句》:“屈原放逐。忧心愁悴,彷徨山泽,经历陵陆,嗟号昊旻,仰天叹息。见楚有先王之庙及公卿祠堂。图画天地山川神灵,琦玮儒傀,及古贤圣怪物行事。周流罢倦,休息其下,仰见图画,因书其壁。呵而问之,以渫愤满,舒泻愁思。”这个说法庶几近之,然是否就图画而问尚可怀疑。
《天问》在中国诗歌史上是一篇罕见仅有的独步千古之作,其所包含的大量神话传说和古史材料,是很有价值的。
[下一章>>]   [返回目录▲]


©古诗文网

mip-stats-baidu 古诗文鉴赏大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