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诗文网
首页 对联 成语 文言文 辞赋

食货志第四下

作者佚名

  凡货(1),金钱布帛之用,夏殷以前其详靡记云。太公为周立九府圜(圆)法(2):黄金方寸,而重一斤;钱圜(圆)函方(3),轻重以铢(4);布帛广二尺二寸为幅,长四丈为匹。故货宝于金,利于刀,流于泉,布于布,束于帛(5)。

  (1)货:指货币:(2)太公:指姜太公,姓姜,吕氏,名望。辅佐周武王灭商,封于齐。九府:《周官》有太府、王府、内府、外府、泉府、天府、职内、职金、职币,都是掌财币的机构,故云九府。圆法:指货币制度。(3)钱圆函方:钱外圆而内孔方(孟康说)。(4)铢:古代重量单位,二十四铢为一两。(5)货宝于金等句:谓货币如黄金之重要,如刀之利于民,如泉之流通,如钱之散布,如帛之聚积。

  太公退(1),又行之于齐。至管仲相桓公,通轻重之权(2),曰:“岁有凶穰(3),故谷有贵贱;令有缓急(4),故物有轻重。人君不理(5),则畜(蓄)贾游于市(6),乘民之不给(7),百倍其本矣。故万乘之国必有万金之贾,千乘之国必有千金之贾者,利有所并(屏)也(8)。计本量委则足矣(9),然而民有饥饿者,谷有所臧(藏)也。民有余则轻之(10),故人君敛之以轻(11);民不足则重之(12),故人君散之以重(13)。凡轻重敛散之以时,则准平(14)。守准平,使万室之邑必有万钟之臧(藏),臧(藏)繦千万(15);千室之邑必有干钟之臧(藏),臧(藏)繦百万。春以奉耕(16),夏以奉耘,耒耜器械,种饷粮食(17),必取澹(赡)焉。故大贾畜(蓄)家不得豪夺吾民矣(18)。”桓公遂用区区之齐合诸侯,显伯(霸)名。

  (1)退:谓退就封国。(2)轻重:古代关于调节商品、货币流通和控制物价的理论。参考《管子·轻重篇》。(3)岁:指年景。(4)令:指征税之法令。(5)理:治理。(6)蓄贾:指囤积居奇之商人,游于市:谓活动于市场。(7)给:足也。(8)屏:谓藏去。(9)本:指土地产量。委:未也,指人们所食。(10)轻:指物价低。(11)敛之以轻:谓低价收购。(这样,物价会回升。(12)重:指物价高。(13)散之以重:谓高价抛售。(这样,物价会下降。)(14)准平:指调节供求与稳定物价。(15)繦:串钱绳。指一串钱。(16)奉:供应之意。(17)镶:当作“穰”。种穰:即种子(闻一多说,见《管子集校·国蓄篇》)。(18)豪夺:犹言强夺。以上引文,节录《管子·国蓄篇》。

  其后百余年,周景王时患钱轻(1),将更铸大钱(2),单穆公曰(3):“不可。古者天降灾戾(4),于是乎量资币(5),权轻重,以救民。民患轻,则为之作重币以行之(6),于是有母权子而行(7),民皆得焉(8)。若 不堪重(9),则多作轻而行之(10),亦不废重,于是乎有子权母而行,小大利之。今王废轻而作重,民失其资,能无匮乎(11)?民若匮,王用将有所乏;乏将厚取于民(12);民不给(13),将有远志(14),是离民也。且绝民用以实王府,犹塞川原为潢洿也(15),竭亡(无)日矣(16)。王其图之。”弗听,卒铸大钱,文曰“宝货”,肉好皆有周郭(17),以劝农澹(赡)不足,百姓蒙利焉。

  (1)周景王:名贵,前544年至前520年在位。患钱轻:担忧钱币贬值。(2)铸大钱:周景王是否铸大钱,大钱质量如何,不甚明了。(3)单穆公:周大夫单旗。(4)灾戾:灾害。(5)资:财也。资币:资财钱币。(6)重币:即大钱。(7)母权子而行:谓大钱小钱同时流通。母,指大钱;子,指小钱;权,犹等;行,流通。(8)得:方便之意。(9)不堪重:谓大钱不方便。(10)轻:指小钱。(11)匮:乏也;损失。(12)厚取:犹多取。(13)不给:谓负担不起。(14)远志:指离乡远逃之心。 (15)潢洿:低洼积水处。(16)竭无日:谓不多日子就会枯竭。(17)铸大钱等句:周景王铸大钱之说,迄今无实物为证,历来学者多怀疑其非事实,肉:谓质。好:谓孔。周郭:谓边轮。

  秦兼天下,币为二等:黄金以溢(镒)为名(1),上币;铜钱质如周钱,文曰“半两”(2),重如其文。而珠玉龟贝银锡之属为器饰宝臧(藏),不为币,然各随时而轻重无常。

  (1)镒:二十两为镒,或说二十四两为镒。(2)半两:钱币名。秦统一后,废除贝、刀、布等币,以半两钱统一全国之币,每枚重半两,即十二铢。西汉钱重减轻,但仍称半两,如吕后二年减为八铢,文帝五年减为四铢;武帝元狩五年废半两钱,而行“五铢钱”。

  汉兴,以为秦钱重难用,更令民铸荚钱(1)。黄金一斤。而不轨逐利之民畜(蓄)积余赢以稽市物(2),痛腾跃(3),米至石万钱,马至匹百金。天下已平,高祖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(4),重税租以困辱之。孝惠、高后时,为天下初定(5),复弛商贾之律(6),然市井子孙亦不得为官吏(7)。孝文五年(8),为钱益多而轻,乃更铸四铢钱,其文为“半两”。除盗铸钱令(9),使民放(仿)铸(10)。诗》曰‘无酒酤我’(4),而《论语》曰‘酤酒不食,(5),二者非相反也。夫《诗》据承平之世,酒酤在官(6),和旨便人(7),可以相御也(8)。《论语》孔子当周衰乱,酒酤在民(9),薄恶不诚(10),是以疑而弗食。今绝天下之酒,则无以行礼相养;放而亡(无)限,则费财伤民。请法古,令官作酒,以二千五百石为一均,率开一卢(垆)以卖(11),雠(售)五十酿为准。一酿用粗米二斛,曲一斛,得成酒六斛六斗。备以其市月朔米麹三斛(12),并计其贾(价)而参(三)分之,以其一为酒一斛之平(13)。除米曲本贾(价),计其利而什分之,以其七入官(14),其三及醩酨灰炭给工器薪樵之费(15)。”

  (1)羲和:王莽将大司农改名羲和。(2)五均赊贷:王莽改长安东西市令及洛阳、邯郸、临淄、宛、成都五市长为五均同市师,下设交易、钱府等属官,负责平衡物价、主管收税及赊贷。(3)管:当时有“六管”,由官府卖酒、盐、铁、铸钱、收税、经办五均赊贷。(4)“无酒酤我”:见《诗经·小雅·伐木》。酤:买也。(5)酤酒不食:见《论语·乡党篇》。(6)酒酤在官:酒由官府专卖。(7)和旨:酒味醇美。(8)御:进也。 (9)酒酤在民:言酒卖买由百姓经营。(10)薄恶:指酒质很差。不诚:指买卖不诚实。(11)垆(lú):安放酒坛的土墩子。(12)月朔:每月初一。(13)其一:指米曲三斛价的三分之一。平:谓平价。(14)计其利……以其七入官:官府取酿酒利十分之七。(15)糟酨(zài):酒糟。灰炭:指酿酒燃残之灰炭。给:折算之意。

  羲和置命士督五均六斡(管)(1),郡有数人,皆用富贾。洛阳薛子仲、张长叔、临淄姓伟等(2),乘传求利,交错天下。因与郡县通奸,多张空簿(3),府臧(藏)不实,百姓俞(愈)病。莽知民苦之,复下诏曰:“夫盐,食肴之将(4);酒,百药之长,嘉会之好(5);铁(6) 田农之本;名山大泽,饶衍之臧(藏)(7);五均赊贷,百姓所取平(8),卬(仰)以给澹(赡)(9);铁布铜冶(10),通行有无,备民用也。此六者,非编户齐民所能家作(11),必卬(仰)于市,虽贵数倍,不得不买。豪民富贾,即要贫弱(12),先圣知其然也,故斡(管)之一。每一斡(管)为设科条防禁(13),犯者罪至死。”奸吏猾民并(傍)侵(14),众庶各不安生。

  (1)督:监督。五均六管:指盐、铁、酒专卖,铸钱,征收山泽物产税,以及五均赊贷。(2)姓伟:姓姓,名伟。(3)张:设也。空簿:假帐。(4)食肴之将:言食肴之将帅。(5)嘉会之好:言为宴会之美物。(6)铁:指铁器。(7)饶衍之藏:言为物资富饶之库藏。(8)所取平:指五均。(9)仰以给赡:指赊贷。(10)铁:当作“钱”。钱布:谓币。铜冶:调铸币。(11)家作:言家家自作。 (12)要:谓要挟。(13)科条:条例法规。防禁:谓以防犯禁。(14)傍侵:意谓因缘为奸。

  后五岁,天凤元年(1),复申下金银龟贝之货(2),颇增减其贾直(价值)。而罢大小钱,改作货布(3),长二寸五分,广一寸,首长八分有奇(4),广八分,其圜(圆)好径二分半(5),足枝长八分(6),间广二分(7),其文右曰“货”,左曰“布”,重二十五铢,直(值)货泉二十五(8)。货泉径一寸(9),重五铢,文右曰“货”,左曰“泉”,枚直(值)一,与货布二品并行(10)。又以大钱行久,罢之,恐民挟不止(11),乃令民且独行大钱,与新货泉俱枚直(值)一,并行尽六年,毋得复挟大钱矣。每一易钱(12),民用破业,而大陷刑。莽以私铸钱死(13),及非沮宝货投四裔(14),犯法者多,不可胜行(15),乃更轻其法:私铸作泉布者,与妻子没入为官奴婢;吏及比伍(16),知而不举告,与同罪;非沮宝货,民罚作一岁(17),吏免官。犯者俞(愈)众,及五人相坐皆没入(18),郡国槛车铁锁(19),传送长安钟官(20),愁苦死者什六七。

  (1)大凤五年:即公元14年。(2)复申下:谓再度下令。(3)货布:布币,即铲形币。先秦三晋有仿农具“镈”(即铲)形的钱币,王莽仿制之。陈直曰:“货布各部分,现用公分计算如下:通常之品,直径5.8厘,首长2.0厘,首宽1.8厘,圆穿直径0.65厘,足枝直径3.8厘,足宽0.9厘,间广0.5厘。”改作货布:《志》系于天凤元年,《王莽传》系于地皇元年,前者是指改作之始,后者是指行尽之年。(4)有奇:有余。(5)圆好:圆孔。(6)足枝:指铲形币的两足。(7)间广:指铲形币两足之间的宽度。(8)值货泉二十五:值货币二十五钱。(9)货泉:圆形有孔的铜钱。(10)与货布二品并行:陈直曰:“王莽各钱铸造,以大泉五十、货布、货泉三种最多,以出土之数量,可以证明。”(11)挟不止:谓持钱止使用。(12)每一易钱:谓每一次更换币制。(13)死:谓处死。(14)非沮:非难,阻挠。投四裔:谓流放到边远地区。(15)行:谓法办。不可胜行:谓办不胜办。(16)比伍:指邻右。(17)罚作:处罪服劳役。(18)五人相坐:谓五家比邻受株连判罪。(19)槛车:囚车。(20)传送:递解。钟官:掌管铸钱的三官之一。这里谓在钟官处服劳役。

  作货布后六年(1),匈奴侵寇甚,莽大募天下囚徒人奴,名曰猪突豨勇,壹切税吏民,訾(资)三十而取一(2)。又令公卿以下至郡县黄绶吏(3),皆保养军马(4),吏尽复以与民(5)。民摇手触禁(6),不得耕桑,繇(徭)役繁剧,而枯旱蝗虫相因(7)。又用制作未定(8),上自公侯,下至小吏,皆不得奉(俸)禄,而私赋敛,货赂上流,狱讼不决。吏用苛暴立威、旁(傍)缘莽禁,侵刻小民。富者不得自保,贫者无以自存,起为盗贼,依阻山泽,吏不能禽(擒)而覆蔽之(9),浸淫日广(10),于是青、徐、荆楚之地往往万数(11)。战斗死亡,缘边四夷所系虏,陷罪,饥疫,人相食,及莽未诛,而天下户口减半矣。

  (1)作货布后六年:指地皇元年(公元20)。本书《王莽传》系于天凤六年(公元19)。(2)资:指征财产税。(3)黄绶吏:汉代比二百石以上至五百石的官吏皆铜印黄绶,见《百官表》。(4)保养军马:谓担负饲养军马之任务。(5)吏尽复以与民:谓官吏完不成任务,又转令百姓承担。(6)民摇手触禁:谓百姓动辄触犯法令。(7)蝗虫:王念孙曰,“‘蝗虫’本作‘虫蝗’。‘枯旱’、‘虫蝗’相对为文,后人不解‘虫蝗’二字之义,故改为‘蝗虫’。案虫蝗犹言虫螟(见《月令》),亦犹《礼》言草茅,《传》言乌乌,《荀子》言禽犊,今人言虫蚁耳。”(8)用:以也。制作:犹制度。(9)覆蔽:意谓隐瞒、包庇。(10)浸淫:逐渐。(11)青、徐、荆楚:即青州、徐州、荆州。均在汉武帝所置十三州刺史部之列。

  自发猪突豨勇后四年(1),而汉兵诛莽。后二年(2),世祖受命(3),荡涤烦苛,复五铢钱(4),与天下更始。

  (1)自发猪突豨勇后四年:指地皇四年(公元23)。(2)后二年:指更始三年,即建武元年(公元25)。(3)世祖:东汉光武帝刘秀,公元25��57年在位。(4)复五铢钱:此始于建武十六年(公元40)。陈直曰:“《簠斋吉金录范》二十四有建武五铢范,背有文云:‘建武十七年三月丙申,太仆监掾苍,考工令通,丞或。令吏凤,工周仪造’。建武十六年始铸五铢钱,钱范即成于开铸之次年。在建武十六年以前所用之货币,大宗当为货泉与大泉五十,不过大泉五十当贬价与货泉每枚同值一钱。”

  赞曰:《易》称:“衷多益寡,称物平施”(1),《书》云“楙(贸)迁有无”(2),周有泉府之官(3),而《孟子》亦非“狗彘食人之食不知敛,野有饿莩而弗知发”(4)。故管氏之轻重,李悝之平籴,弘羊均输,寿昌常平,亦有从来(5)。顾古为之有数(6),吏良而令行,故民赖其利,万国作义(7)。及孝武时,国用饶给,而民不益赋,其次也。至于王莽,制度失中,奸轨(宄)弄权,官员俱竭,亡(无)次矣(8)(9)。

  (1)《易》称等句:引文见《易·谦卦》象辞。裒(póu)多益寡:言取于多者以益少者。称物平施:言量物之多少而公平分配。(2)《书》云等句:引文见《尚书·虞书·益稷》。楙迁:贸易往来。楙迁有无:谓贸易往来以通有无。(3)周有泉府之官:周立泉府,属司徒,掌管市场物资及平衡物价。(4)《孟子》等句:引文见《孟子·梁惠王上篇》。非:反对之意。狗彘食人之食:猪狗吃着人吃的食物,谓不惜粮食。敛:指收买储备粮食。莩(piǎn):饿死的人。发:指开仓赈救饥民。(5)有从来:谓有所本。(6)顾:但也。为之有数:言办事有一定的原则。(7)万国:指全国各地。又:治也。(8)无次:谓更无其次了,“即《论语》所谓‘斯为下矣’也”(李慈铭说,见王重民辑李慈铭《汉书札记》卷二)。(9)本篇注解,参考了《汉书食货志集释》(金少英集释、李庆善整理。中华书局1986年10月版)等著作。
[下一章>>]   [返回目录▲]


©古诗文网

mip-stats-baidu 古诗文鉴赏大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