设馆授徒
作者:佚名
叶燮在游学过程中,对当时诗坛盛行的刻板的摹拟和复古之风十分不满,为了宣扬自己的诗歌理想,回到横山后,叶燮在住所辟出房屋,招收学生,设馆授徒,系统教授自己的诗学观点,讲解诗歌理论,指导诗歌创作。在教学中,叶燮以杜甫、韩愈和苏轼三家的诗作为教材,叶燮认为这三家都体现了创新和求变,是影响其后诗风的代表人物。三家中,叶燮最推崇杜甫,除了感怀其身世遭际和史诗般的纪实风格,更重要的是杜诗中的创新,叶燮认为杜甫的诗包源流、综正变,前人诗歌的优秀品质,“甫诗无一不备,然出于甫,皆甫之诗,无一字为前人之诗也”。
叶燮以杜甫为楷模,学习大师们创作的“自命处”,根据具体实事,自抒胸臆,因情而文。叶燮对自己的诗歌创作颇自负,对学生们训诲说:“我诗于酬答往还或小小赋物,了无异人。若登临凭吊,包纳古今,遭谗遇变,哀怨幽噫,一吐其胸中所欲言与众人所不能言不敢言,虽前贤在侧,未敢多让。” 当时从叶燮学诗的人很多,其中沈德潜、叶长扬、张锡祚、薛雪等后来都成为一时名士。
张锡祚(1672-1724,又名永夫),木渎人,生活贫苦,为人高洁,气节高尚,诗才横溢,后来穷饿而死,其墓葬灵岩山下(即再来人墓)。
薛雪(1861-1770),字生白,号“一瓢”,清通医学,与当时名医叶天士齐名,有《一瓢诗话》等作品传世,论诗继承叶燮的主张。
叶燮的学生中,成就与影响最大的要数沈德潜(1673-1769,字确士,号归愚)。
沈德潜少有才学,大器晚成,67岁才中进士,翰林院编修,授尚书衔,得到乾隆皇帝赏识,称为“江南老名士”,特许沈建立生祠,亲书“诗坛耆硕”之匾,死时,乾隆还为其写了挽诗。沈德潜著作等身,其诗学著作《说诗晬语》,大多引叶燮的观点,就是不曾明言是叶燮的言论,亦多暗袭叶燮的说教。《说诗晬语》不成系统,但其地位使其影响比叶燮要大,也使叶燮的思想得到广为传播。
沈德潜后被尊为“乾嘉诗坛托塔天王”,连叶燮的对手汪琬也不得不感叹“横山门下,尚有诗人”。
叶燮的学生中还有侄子叶舒崇(四兄四侗之子),舒崇九岁丧父,由叶燮抚养长大,康熙十五年进士,授官中书舍人,但舒崇也不幸早夭,死时仅三十多岁。舒崇得叶燮亲授,才名享誉文坛,与叶燮并称,有“大阮小阮”之目,其流虹桥(位于松陵镇)轶事在文坛传为佳话,王士禛、朱彝尊等人均有诗词以记。
本页内容整理自网络(或由匿名网友上传),原作者已无法考证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。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,同时感谢原作者为此所作的付出。
素浐接宸居,青门盛祓除。摘兰喧凤野,浮藻溢龙渠。
苑蝶飞殊懒,宫莺啭不疏。星移天上入,歌舞向储胥。
著名诗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