唐朝:虞世南
jū gāo shēng zì yuǎn,fēi shì jiè qiū fēng 。
居高声自远,非是藉秋风。
古:平平平仄仄 平仄仄平平◆风【上平一东】
今:平平平仄仄 平仄通平通◆风【十一庚,eng,ing(ieng),ong(ueng)iong,(üeng)】
出自:唐·虞世南《蝉》
原文:
垂緌饮清露,流响出疏桐。
居高声自远,非是藉秋风。
【释义】
萧疏梧桐之上,蝉儿低饮清露,蝉声清脆响亮,回荡树林之间。身居高枝之上,可以傲视群虫,不用借助秋风,传声依然遥远。
虞世南是唐代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,博学多才、耿直高洁,常与唐太宗讨论历代政治得失。唐太宗因此称赞他有“五绝”,即德行、忠直、博学、文辞、书翰。
唐太宗还夸赞他:群臣皆如虞世南,天下何忧不理!
就算是这样,虞世南也从不骄傲,从不以鲲鹏自居,而以小小的蝉来类比自己,可见其胸中格局。
【注释】
居:〔古文〕㞐㝒《广韵》九鱼切《集韵》《韵会》《正韵》斤於切,音车。《说文》凥处也。从尸,得几而止也。引孝经,仲尼凥,凥谓闲居,如此会意。今文作居。
高:《广韵》:古劳切。《集韵》《韵会》:居劳切,音羔。《说文》:崇也。象台观高之形,从冂、口,与仓舍同意。《易·系辞》:高以贵贱位矣。注:高谓天体也。又:崇高莫大乎富贵。又《史记·高祖纪注》:张晏曰:礼諡法无高,以为功最高而为汉帝之太祖,故特起名焉。
声:古文:殸《唐韵》《集韵》《韵会》书盈切。《正韵》书征切,竝圣平声。《说文》:音也。《书·舜典》:诗言志,歌永言,声依永,律和声。传:声谓五声,宫商角徵羽也。《礼·月令》:仲夏之月,止声色。注:声谓乐也。
自:《唐韵》《集韵》《韵会》《正韵》疾二切,音字。《玉篇》由也。《集韵》从也。《易·需卦》自我致寇,敬愼不败也。《疏》自,由也。《书·汤诰》王归自克夏,至于亳。《诗·召南》退食自公,委蛇委蛇。《传》自,从也。又《玉篇》率也。
又《广韵》用也。《书·皋陶谟》天秩有礼,自我五礼,有庸哉。《传》自,用也。《诗·周颂》自彼成康,奄有四方,斤斤其明。《传》自彼成康,用彼成安之道也。《古义》自彼者,近数昔日之辞。又自然,无勉强也。《世说新语》丝不如竹,竹不如肉,渐近自然。又《集韵》己也。《正韵》躬亲也。《易·乾卦》天行健,君子以自疆不息。又《五音集韵》古文鼻字。注详部首。◎按说文作鼻本字。
远:《广韵》云阮切。《集韵》《韵会》雨阮切,并爰上声。《说文》:辽也。《广韵》:遥远也。《正韵》:指远近定体也。又《广韵》《集韵》《韵会》于愿切。《正韵》于怨切,并爰去声。《正韵》:远之也。远近之远上声,如《诗》其人则远之类。远离之远去声,如《论语》:敬鬼神而远之之类是也。又叶于员切,音渊。《诗·小雅》:尔之远矣,民胥然矣。俗作逺。
非:《唐韵》甫微切。《集韵》《韵会》匪微切。音飞。《说文》:违也。从飞下翄,取其相背。《玉篇》:不是也。《书·说命》:无耻过作非。《易·系辞》:辨是与非。又《玉篇》:下也。又《玉篇》:隐也。又《增韵》:訾也。《孝经· 五 刑 章》:非圣人者无法,非孝者无亲。又《玉篇》:责也。《前汉·魏相传》:使当世责人非我。又山名。《山海经》:非山之首,其上多金玉。又姓。《风俗通》:非子,伯益之後。又《集韵》《韵会》《正韵》尾切。音斐。《集韵》:本作诽,谤也。《前汉·食货志》:不入言而腹非。《史记·平准书》作腹诽。又《鼂错传》:非谤不治。注:非读曰诽。
是:《唐韵》承纸切《集韵》《韵会》上纸切,音姼。《说文》作昰。直也。从日正。《释名》是,嗜也,人嗜乐之也。《玉篇》是,是非也。《礼·曲礼》夫礼者,所以定亲疎、决嫌疑、别同异、明是非也。又《博雅》是,此也。《易·乾卦》不见是而无闷。《又》是故居上位而不骄。又姓。《姓氏急就篇》是氏,吴有是仪,唐有是光。又《集韵》田黎切,音题。《公羊传·僖十六年》是月者何,仅逮是月也。《注》是,月边也。鲁人语也。《释文》是,如字。一音徒兮反。又与氏通。《前汉·地理志》氏为庄公。《注》氏,与是同。古通用。又《韵补》叶市之切。《蔡邕·释诲》予惟悼哉,害其若是。天高地厚,跼而蹐之。
藉:《唐韵》慈夜切,音躤。《说文》祭藉也。《易·大过》藉用白茅。《注》荐藉于物。
又《礼·曲礼》执玉,其有藉者则裼,无藉者则袭。《注》藉,藻也。《疏》凡执玉必有其藻,以承于玉。《仪礼·聘礼注》藉谓缫也。缫所以蕴藉玉。
又《孟子》助者,藉也。《赵岐注》犹人相借力助之也。《战国策》藉兵乞食于西周。
又《前汉·薛广德传》广德为人温雅有酝藉。《注》宽博有馀也。
又《後汉·隗嚣传》光武素闻其风声,报以殊礼,所以慰藉之良厚。
又《纲目集览》身之所依曰藉。
又《释名》咀藉也,以藉齿牙也。
又秦昔切,音籍。狼藉,离披杂乱貌。《前汉·江都易王传》国中口语藉藉,无复至江都。
又《周语》宣王卽位,不藉千亩。《前汉·文帝纪》其开藉田。
又《谷梁传·哀十三年》其藉于成周,以尊天王。《注》藉谓贡献。
又《庄子·应帝王》猿狙之,便执斄之狗来藉。《注》藉,绳也。
又《史记·武安侯传》今吾身在也,而人皆藉吾弟。《注》藉,蹈也。
又姓。《国语》藉偃,晋大夫。
又《唐韵古音》读胙。《史记·商君传》注新序论:周室归藉。《索隐》藉音胙。
又《韵补》秦二切。《班固·西都赋》原野萧条,目极四裔。禽相鎭压,兽相枕藉。
秋:古文:龝
《唐韵》七由切。《集韵》《韵会》雌由切。《正韵》:此由切,竝音鰌。金行之时。《尔雅·释天》:秋为白藏。注:气白而收藏也。《释名》:秋,就也,言万物就成也。又缯也,缯迫品物使时成也。又《说文》:禾谷熟也。《礼·月令》:孟夏麦秋至。陈澔曰:秋者,百谷成熟之期,此於时虽夏,於麦则秋,故云麦秋。《书·盘庚》:乃亦有秋。又《礼·乡飮酒义》:西方者秋。秋,愁也。愁之以时,察守义者也。注:愁读为揫,敛也。察严杀之貌。《春秋·繁露》:秋之言犹湫也。湫者,忧悲状也。又九月为三秋。《诗·王风》:一日不见,如三秋兮。又四秋。《管子·轻重乙篇》:岁有四秋,而分有四时。故曰:农事且作,请以什伍农夫赋耜铁。此谓春之秋。大夏且至,丝纩之所作,此谓夏之秋。大秋成,五谷之所会,此谓秋之秋。大冬营室中,女事纺绩缉缕之所作,此谓冬之秋。
又《广韵·藻》:竹秋,三月也。兰秋,七月也。又秋秋,马腾驤貌。《前汉·礼乐志》:飞龙秋游上天。又扬雄《羽猎赋》:秋秋跄跄入西园。《荀子·解蔽篇》:凤凰秋秋。注:秋秋,犹跄跄。谓舞也。
又春秋,鲁史名。又大长秋,皇后官名。《前汉·百官表》:景帝更将行为大长秋。师古注:将行,秦官名。秋者,收成之时,长者,恒久之义。
风:古文:凬、飌、檒《唐韵》方戎切。《集韵》方冯切。《正韵》方中切,音枫。风以动万物也。《庄子·齐物论》:大块噫气,其名为风。《河图》:风者,天地之使。《元命包》:隂阳怒而为风。《尔雅·释天》:南风谓之凯风,东风谓之谷风,北风谓之凉风,西风谓之泰风。《礼·乐记》:八风从律而不奸。疏:八方之风也。《史记·律书》:东北方条风,立春至。东方明庶风,春分至。东南方淸明风,立夏至。南方景风,夏至至。西南方凉风,立秋至。西方阊阖风,秋分至。西北方不周风,立冬至。北方广莫风,冬至至。《周礼·春官·保章氏》:以十有二风,察天地之和命,乖别之妖祥。注:十有二辰皆有风吹其律,以知和不。又《玉篇》散也。《易·系辞》:风以散之。又趋风,疾如风也。《左传·成十六年》:郤至三遇楚子之卒,见楚子必下免胄而趋风。
又《玉篇》敎也。《书·毕命》:彰善瘅恶,树之风声。又《说命》四海之内,咸仰朕德,时乃风。注:言天下仰我德,是汝之敎也。《诗·关雎序》:风之始也。笺:风是诸侯政敎也。
【问答】
居高声自远,非是藉秋风这两句诗的意思是什么?
答:意思是:蝉正是因为在高处发声因此它的声音才能传得远,而不是由于凭借秋风一类外力所致
寓意:做官做人应该立身高处,德行高洁,才能说话响亮,声名远播。
居高声自远,非是藉秋风的全诗?意思?表现了什么?说明了什么?现在,人们常常引用这两句诗干什么?
答:垂緌饮清露:緌是古代官帽打结下垂的带子,也指蝉的下巴上与帽带相似的细嘴。由于蝉用细嘴吮吸清露,因此也暗示着冠缨高官要戒绝腐败,追求清廉。
流响出疏桐:蝉居住在挺拔疏朗的梧桐上,与那些在腐草烂泥中打滚的虫类自然不同,因此它的声音能够流丽响亮。
居高声自远,非是藉秋风:蝉正是因为在高处发声因此它的声音才能传得远,而不是由于凭借秋风一类外力所致。暗示着:做官做人应该立身高处,德行高洁,才能说话响亮,声名远播。
【翻译】
英:Loud from afar, not by the autumn wind
韩:높 은 소리 로 자 기 를 멀리 하 는 것 은, 가을 바람 을 빌 어 서 는 안 된다.
繁:居高聲自遠,非是藉秋風
本文图片皆有版权
http://www.haoshiwen.org/view.php?id=77428
mip-stats-baidu 古诗文鉴赏大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