唐朝:罗隐
出自:唐·罗隐《自遣》

【今朝有酒今朝醉,明日愁来明日愁释义】
这首诗表现了他在政治失意后的颓唐情绪,其中未必不含一点愤世嫉俗之意。这首诗历来为人传诵,除反映了旧时代知识分子一种典型的人生观外,尤其不容忽视的,是诗在艺术表现上颇有独到之处。
【今朝有酒今朝醉,明日愁来明日愁问答】
"今朝有酒今朝醉,明日愁来明日愁"什么意思?
不说得过且过及时行乐,而说“今朝有酒今朝醉,明日愁来明日愁”,多少有点放歌纵酒,更带迟暮的颓丧,从而使人感到一种内在的凄凉、愤嫉之情。
其实在现代生活中,大可以不必这么凄凉,高兴了该喝酒就喝酒,烦恼事来了该发愁就发愁,这些本来都很正常,但要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去面对,才能真正地做到一醉解忧。
引申为:辛辛苦苦地工作/学习,痛痛快快地娱乐/玩耍!
作品原文:
《自遣》
唐·罗隐
得即高歌失即休,多愁多恨亦悠悠。
今朝有酒今朝醉,明日愁来明日愁。
中英句例:
男性彼此之间的竞争比女性之间的竞争要激烈得多,因为男性“今朝有酒今朝醉,明日愁来明日愁”的生存策略意味着他们在免疫力上投入较少。
Men compete more with each other than females do, because of the male strategy to "live hard, die young' which means they may invest less in immunity.
【今朝有酒今朝醉,明日愁来明日愁翻译】
英:Get drunk today. Worry about tomorrow
繁:今朝有酒今朝醉,明日愁來明日愁
本文图片皆有版权,未经允许禁止转载,文章链接:
http://www.haoshiwen.org/view.php?id=77005
罗隐(833-909),字昭谏,新城(今浙江富阳市新登镇)人,唐代诗人。生于公元833年(太和七年),大中十三年(公元859年)底至京师,应进士试,历七年不第。咸通八年(公元867年)乃自编其文为《谗书》,益为统治阶级所憎恶,所以罗衮赠诗说:“谗书虽胜一名休”。后来又断断续续考了几年,总共考了十多次,自称“十二三年就试期”,最终还是铩羽而归,史称“十上不第”。黄巢起义后,避乱隐居九华山,光启三年(公元887年),55岁时归乡依吴越王钱镠,历任钱塘令、司勋郎中、给事中等职。公元909年(五代后梁开平三年)去世,享年77岁。...
mip-stats-baidu 古诗文鉴赏大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