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诗文网
首页 对联 成语 文言文 辞赋

“隔溪桃叶限红桥”

清朝钱谦益

出自钱谦益<留题秦淮丁家水阁 View from the Garden of Ding>

苑外杨花待暮潮,隔溪桃叶限红桥

yuàn wài yáng huā dài mù cháo
苑 外 杨 花 待 暮 潮The willow down afield waits for the evening tide;

gé xī táo yè xiàn hóng qiáo
隔 溪 桃 叶 限 红 桥A painted bridge leads to Peach Leaf by riverside.

xī yáng níng wàng chūn rú shuǐ
夕 阳 凝 望 春 如 水At sunset water-limpid spring attracts my gaze.

dīng zì lián qián shì liù cháo
丁 字 帘 前 是 六 朝O where's the splendor of the Six Dynasties days!


注释

桃叶:即桃叶渡。相传东晋王献之于此送其爱妾桃叶而得名。旧址在今南京市秦淮河与清溪合流处。

红桥:桥名,在扬州,此为泛指。

丁字帘:地名。在南京秦淮河上利涉桥边,明时为乐户聚居之地。

六朝:秦淮河为六朝繁华之地,因以六朝代指秦淮。
留题秦淮丁家水阁
翻译

苑外杨花飞舞暮潮正涨,

隔溪的桃叶渡令人神伤。

夕阳下放眼望溶溶春色,

丁字帘前遥想六朝兴亡。

赏析

从字面上看,它写的是从丁家水阁纵览历史名城金陵的春光与暮色:丁家花园外的沿江杨柳,正在飞花飘絮,等待着晚潮的到来;清溪对面的桃叶古渡被一道道卧波的画桥所阻隔,却仍依稀可见。在如血的夕阳下凝神地望着这千年古都,春色倒是和别处没有两样,有着水一般的清明与温柔;只是面对着一些历史陈迹不免使人感慨万千,像我眼皮低下的这丁字帘前面,就是往日热闹非凡的秦淮河,如今却是另一番冷清清的面目。作者就中寄托的故国之思、愧悔之情是显而易见的。
夕阳凝望春如水,丁字帘前是六朝
这首诗如果只做上述理解,也是思深笔婉,自成境趣,秦淮风味十足的。史学泰斗陈寅恪先生更通过一些字眼,认定此诗是作者为其第二夫人柳如是而作,说“杨”即“柳”,“苑外杨花”即指不在身边的柳如是,“前二句谓河东君(柳如是)此时在常熟(钱氏家中),与己身不能相见。‘暮潮’有二意,一则用李君虞(益)《江南词》:‘嫁得瞿塘贾,朝朝误妾期。早知潮有信,嫁与弄潮儿’言己身不久归去,不致如负心之李十郎(益)也。”(陈寅恪《柳如是别传》)柳如是本为明末秦淮名妓,年轻貌美,多才多艺,深得钱的宠爱;同时又有爱国之心,清兵渡江时,曾劝钱谦益殉国,自身也曾投水自尽以明志,被侍女救起,以此钱谦益不能不敬畏她三分。此次阔别数月,题诗存念自是情理中事,此时的深为不露也符合老夫(钱当年74岁)思少妻(柳当年38岁)的表述方式。所以陈寅恪的解释也是站得住脚的,这样就又为此时抹上了一种糅心事、家事、国事于一炉的混合色调,符合钱诗思沉色丽,托旨遥深的特色。至于陈说的“暮潮”暗喻“明室将复兴,如暮潮之有信”,则有可以求深之嫌,不可从。

作者介绍
{$view->author} 钱谦益(1582—1664),字受之,号牧斋,晚号蒙叟,东涧老人。学者称虞山先生。清初诗坛的盟主之一。常熟人。明史说他“至启、祯时,准北宋之矩矱” 明万历三十八年(1610)一甲三名进士,他是东林党的领袖之一,官至礼部侍郎,因与温体仁争权失败而被革职。在明末他作为东林党首领,已颇具影响。马士英、阮大铖在南京拥立福王,钱谦益依附之,为礼部尚书。后降清,仍为礼部侍郎。...
猜您喜欢的分类

©古诗文网

mip-stats-baidu 古诗文鉴赏大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