贡奎,字仲章,号云林子。父亲贡士瞻是宋末进士,宋亡后隐居南漪湖畔贡村。贡奎天资聪颖,容仪端重,勤奋好学,十岁就能写诗作文,博通经史。成年后,江浙行省聘请他为池州齐山书院山长。元成宗大德六年(1302),贡奎担任太常奉礼郎,兼检讨,他上书谈论朝廷政事,很多建议都被采纳。大德九年(1305)迁任翰林国史院编修,至大元年(1308)任翰林文学,后任翰林院待制。泰定三年(1326)任集贤直学士。贡奎在京城写的《居庸关》、《夜坐》、《赋牡丹》等诗篇,“尽洗宋金余习,诗学为之一变”;从此名声大振,并与当朝名士吴澄、虞集、袁桷等结下深厚的友情。大德八年春,贡奎与虞集、周仪之、袁伯长、刘自谦等登长春宫之阁,用“蓬莱山在何处”为韵分别作古诗;贡奎的诗得到大家的一致赞赏,于是一起唱和,又写了律诗十三首,编成一卷诗集,被当时文人争相传诵。
贡奎对本邑前贤梅尧臣深为敬重,曾专门到城南梅溪梅家探访,并写了《题梅溪深处》等诗。这一时期是贡奎创作的高峰期,写了很多诗歌作品。守孝期满后,贡奎出任江西等处儒学提举。他“敷明性理之学,诸生皆竦听不懈”。有一次学校报事迟误,属下官吏抓捕了几个当事人准备处罚,贡奎说:“吾以天子命提举儒学,职在教,何以刑为?”立即命令释放他们。又在自己座位后的屏风上题字:“读书之中,日有其益;饮水之外,他无所求。”贡奎对待儒生非常和善,他不用官场礼节,而是像老师和学生一样相处,士子们反而更加敬服他。贡奎转任翰林院待制,编修《仁宗实录》。
贡奎生性至孝,多次请求辞官奉母。英宗至治元年(1321),贡奎终于归乡,次年母亲病故。这时他的侄儿贡师道已考取茂才。贡师道(生卒年不详),字道甫,在当时很有文名,后来担任翰林学士兼国史编修。朝廷修宋、辽、金三史时,丞相脱脱要求以辽、金为正统,贡师道力争正统在宋。得罪了权相,被排挤为嘉兴路总管府治中,忧愤而亡,但三史最终仍以宋为正统。泰定三年(1326),贡奎起复为官。他的儿子贡师泰随同进入国子监,第二年也走上了仕途。
文宗天历二年(1329)秋,贡奎回家养病;到了十月,他对侄儿贡师文说:“吾夜梦赋诗不祥”,说完就溘然而逝。噩耗传出,诗友纷纷写诗悼念他:“才优如贡禹,经行复精纯。海内多知已,江东尚有人”。惠宗初年(1333)被追封为广陵郡侯,谥“文靖”。
mip-stats-baidu 古诗文鉴赏大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