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诗文网
首页 对联 成语 文言文 辞赋

小雅·杕杜

先秦诗经

有杕之杜,有睆其实。王事靡盬,继嗣我日。日月阳止,女心伤止,征夫遑止。

有杕之杜,其叶萋萋。王事靡盬,我心伤悲。卉木萋止,女心悲止,征夫归止!

陟彼北山,言采其杞。王事靡盬,忧我父母。檀车幝幝,四牡痯痯,征夫不远!

匪载匪来,忧心孔疚。斯逝不至,而多为恤。卜筮偕止,会言近止,征夫迩止!

作者:佚名 译文  孤零零的赤棠,枝头结满滚圆的果实。王事没有止息,要延续我孤独的时日。光阴已临十月,女子伤心之极,远征的人想已闲逸。  孤零零的赤棠,叶子正繁茂翠碧。王事没有止息,我心充满哀伤忧戚。草木还那么萋萋,女子无限悲凄,远征的人哪该可以归里。  登上那北山山顶,且去采摘枸杞。王事没有止息,使我父母也忧愁不已。檀木的役车已破,拉车的四马已疲,远征的人该归来在即。  一辆辆车子没载着你回归,我忧心忡忡痛苦难耐。预定时间已过你仍没到,我的忧郁如山如海。求卜...
相关赏析
作者:佚名   这是一首妻子思念长年在外服役的丈夫的歌,自《毛诗序》以来,古今没有什么异议。   诗分四章,每章七句。   第一章“有杕之杜,有睆其实”两句即以“兴”起首,是《诗经》中常用的手法之一。这以“兴”起的两句与后边的内容有着某种情绪的关联:孤立的赤棠,象征着夫妻分处,彼此孤零;但孤立的赤棠尚能结出圆滚滚的果实,而分离的夫妻却不能尽其天性,故不能不睹物而兴感!   第三句以下,则赋叙其事:“由于王家之事没有止息,丈夫不能回家。我的孤独时日还要延续下去。现...
作者:佚名   明代嘉靖年间著名诗人,画家,书法家,戏曲家,民间文学家 ,美食家,历史学家。与解缙、杨慎并称“明代三大才子”。清代郑板桥对徐文长非常敬服,曾刻一印,自称“青藤门下走狗”。 生平概述  徐渭,明朝人,于正德十六年(1521年)出生于浙江绍兴府山阴城大云坊的官僚世家,父徐鏓,母为侍女小妾,少年时天才超逸,入徐氏私塾读书,“六岁受《大学》,日诵千余言”“书一授数百字,不再目,立诵师听。”。 十岁仿扬雄《解嘲》作了一篇《释毁》,性格豪放,“指掌之间,万言可就。”...
作者:佚名 文学成就  徐文长的文艺创作所涉及的领域很广,但可以指出它们共同的特征,就是:艺术上绝不依傍他人,喜好独创一格,具有强烈的个性,风格豪迈而放逸,而且常常表现出对民间文学的爱好。 明代的诗坛,由于前后七子的提倡,出现了一股拟古的风潮。虽说他们也自有不可抹煞的成绩,但这种拟古的风气,显然有碍于诗歌艺术的发展。徐文长对此深致不满,并作了尖锐的批评。他说:鸟学人言,本性还是鸟;写诗如果一意模拟前人,学得再象,也不过是鸟学人言而已,毫无真实的价值。他自己的诗歌...
作者:佚名   晚年贫穷潦倒,靠卖书画度日,自书《题墨葡萄诗》:“半生落魄已成翁,独立书斋啸晚风。笔底明珠无处卖,闲抛闲掷野藤中”。是其晚年的真实写照。擅长画水墨花卉,用笔放纵,画残菊败荷,水墨淋漓,古拙淡雅,别有风致。性喜藏书,购书有近万卷,书楼有“青藤书屋”,一称“榴花书屋”,画家陈洪绶题匾额,至今犹存。藏书、藏画印章有“文长氏”、“石鸥馆”、“辛卯七十一”、“华暗子云居”、“龙哑大家公”、“天池山人”、“青藤老人”等。著有《徐文长集》、《路史分释》、《逸...
作者:佚名 1521年(正德十六年)1岁二月初四,徐渭出生于浙江绍兴府山阴县一户官员家庭。五月十五日,父亲病故。1524年(嘉靖三年)4岁徐渭聪慧早熟,二嫂杨氏去世,徐渭能够像大人一样迎送吊丧宾客,人以为奇。1526年(嘉靖五年)6岁徐渭师从管士颜学习唐诗。1528年(嘉靖七年)8岁徐渭师从陆如冈学习时文。1530年(嘉靖九年)10岁家道中落,徐渭的生母被遣散出门。仅仅10岁的徐渭与逃跑的仆人对簿公堂。1532年(嘉靖十一年)12岁徐渭师从本乡琴师陈良器学习琴艺。1534年(嘉靖十三年)14岁徐渭师从王政学习琴艺...
作者:佚名 其一  张三李四拜访徐文长,张三暗将徐文长拉到一边说:“文长兄,今日你若能令李四‘呱呱呱’的叫三声,我今天就请客吃饭。”  徐文长笑道:“此事极易。”徐文长将张三李四带到一片西瓜地中,徐文长手指瓜田对李四说:“李兄啊,你看这一片葫芦长的多好啊。”李四纳闷道:“文长兄啊,这明明是瓜嘛,你怎么说是葫芦呢?”  徐文长道:“是葫芦。”李四道:“是瓜。”徐文长:“葫芦!”李四:“瓜!!”徐文长:“葫芦,葫芦,葫芦!”李四:“瓜,瓜,瓜!” 其二  徐文长在街...
作者:佚名   徐渭(文长)墓,位于绍兴市绍兴县 兰亭镇里木栅村姜婆山东北麓的徐氏家族墓地。墓园内还有一处徐渭纪念室,里面陈列了一些画像、文字资料和徐渭的作品。门口挂着一付对联,“一腔肝胆忧天下,满腹经纬传古今”。这算是对徐渭一生的概括。   徐渭(文长)墓,位于绍兴市绍兴县 兰亭镇里木栅村姜婆山东北麓的徐氏家族墓地。墓园内还有一处徐渭纪念室,里面陈列了一些画像、文字资料和徐渭的作品。门口挂着一付对联,“一腔肝胆忧天下,满腹经纬传古今”。这算是对徐渭一生的概...
作者介绍
{$view->author}诗经》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,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,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(前11世纪至前6世纪)的诗歌,共311篇,其中6篇为笙诗,即只有标题,没有内容,称为笙诗六篇(南陔、白华、华黍、由康、崇伍、由仪),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。

诗经》的作者佚名,绝大部分已经无法考证,传为尹吉甫采集、孔子编订。《诗经》在先秦时期称为《诗》,或取其整数称《诗三百》。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,始称《诗经》,并沿用至今。诗经在内容上分为《风》、《雅》、《颂》三个部分。《风》是周代各地的歌谣;《雅》是周人的正声雅乐,又分《小雅》和《大雅》;《颂》是周王庭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,又分为《周颂》、《鲁颂》和《商颂》。

孔子曾概括《诗经》宗旨为“无邪”,并教育弟子读《诗经》以作为立言、立行的标准。先秦诸子中,引用《诗经》者颇多,如孟子、荀子、墨子、庄子、韩非子等人在说理论证时,多引述《诗经》中的句子以增强说服力。至汉武帝时,《诗经》被儒家奉为经典,成为《六经》及《五经》之一。

诗经》内容丰富,反映了劳动与爱情、战争与徭役、压迫与反抗、风俗与婚姻、祭祖与宴会,甚至天象、地貌、动物、植物等方方面面,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。

...
猜您喜欢的分类

©古诗文网

mip-stats-baidu 古诗文鉴赏大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