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诗文网
首页 对联 成语 文言文 辞赋

林景熙生平

作者:佚名

  南宋理宗淳祐二年(1242),林景熙出生于平阳腾蛟带溪林泗源。林家兄弟三人(一说四人),景熙居第二。长兄林景怡,字德和,号晓山,从事教育工作,为当地乡校主持人,人品高洁,有诗作传世。季弟林景英,字德渊。

  景熙自幼聪颖,好读书,20岁时已有诗名。被举荐到首都临安,就读太学。宋时太学分外舍、内舍、上舍三等。外舍考试合格,选升内舍,再由内舍选升上舍。内舍、上舍均有限额。上舍考试上等,即可授职,称“上舍释褐”,荣耀等同进士登第。

  南宋恭帝德祐元年(1275)三月,元军在伯颜率领下进入建康,临安政权已呈土崩瓦解之势,可恨那些大臣们尚在勾心斗角。景熙眼看国事已无可为,不久便弃官归里,隐居平阳县城白石巷。

  德祐二年(1276)春,在临安陷落前,益王、广王逃离临安,闰三月陆秀夫等在温州江心寺,奉益王为天下兵马都元帅,广王副之。

  南宋端宗景炎二年(1277),林景熙应会稽王英孙的邀请,来到越中。“一曲危栏人独倚,江山浑在梦中看。”宋亡后,贵公子出身的王孙英,在这样百无聊赖的心情下,延致四方名土,啸傲泉石,饮酒赋诗,这是反元情绪一种无可奈何的发泄。景熙在越中先接触了谢翱、唐珏、胡侨等富有强烈的民族意识的志士。

  南宋祥兴二年(1279)二月,厓山(今作崖山)战败,陆秀夫背着小皇帝投海。消息传来,林景熙与陈则翁等人秘密举行哭祭。

  元世祖至元二十二年(1285),总统江南释教的札木杨喇勒智(杨琏真珈)为了盗取来皇陵中的金玉宝玩,把在会稽的徽钦二帝以下的历代帝王后妃的陵墓全部发掘,把剩骨残骸抛弃在草莽中,惨状目不忍睹,但无人敢去收拾。这时林景照正在会稽,出于民族义愤,与郑朴翁等扮作采药人,冒着生命危险,上山拾取骨骸。景熙收得残骨两函,托言佛经,埋葬于兰亭山中,并移植宋常朝殿前冬青树作为标志,并写了《冬青花》诗:“移来此种非人间,曾识万年觞底月。蜀魂飞绕百鸟臣,夜半一声山竹裂。”又作《梦中诗》四首,以凄怆的声调记录了埋骨的经过,抒发了自己的悲愤,并希望将来能读到他的诗的人,知道民族正气依然存在,没有随着国家的沦亡而完全消失。

  至元二十七年(1290)十二月初九,是文天祥就义八周年忌日,好友谢翱登富春山西台哭祭,写了《西台恸哭记》,又寄诗给林景熙林景熙写了《酬谢皋父见寄》,一开头便说:“入山采芝薇,豺虎据我丘;入海寻蓬莱,鲸鲵掀我舟。山海两有碍,独立凝远愁。”意为:古人不得志,则隐居山林,或遁迹江海,如今国亡,何处去找一方净土呢?因悲叹:“行行古台上,仰天哭所思。余哀散林木,此意谁能知?”

  元成宗大德初年,林景熙开始他的漫游。先后到过杭州、华亭、苏州、无锡、镇江、湖州以及严陵等地。写了许多寄托爱国之情的纪游诗,与志同道合的朋友相处,也以诗文相互勉励。他重过故宫,江山易主,景物全非,发出“王气销南渡,僧坊聚北宗。烟深凝碧树,草没景阳钟”的感叹。过葛岭时,他对已被杀死的权奸贾似道,还责问“误国竟何言!”

  景熙归隐后,曾说不再与闻世事,但当他听到谢枋得不与元朝合作,绝食而死,十分钦佩,他写道:“何人续迁史,表为节义雄。”他听到家铉翁放归,呈诗说:“衣冠万里风尘老,名节千年日月悬。”把他比作苏武,表示无限景仰。同时,他以犀利的笔锋,借秦吉了和孙供奉,对那些寡廉鲜耻的叛将贰臣,予以痛斥。

  元成宗大德三年(1299),景熙到58岁后,才大部分时间住在平阳,他在马鞍山麓建了一所超奥别业,教授生徒,过着清贫的生活,以颜回草食瓢钦、乐在其中来自我解嘲。但他还是关心世事。

  大德四年(1300)他为判官王秉仁写了《平阳县治记》使人们知道平阳建县的历史。

  大德五年(1301),他写了《公溥堂记》向州守孙筠进了药石之言,希望他能为老百姓做些好事。

  大德十年(1306),州判皮元修了阴均陡门,他欣然为其作记。

  大德十一年(1307),《平阳州志》修成,他作了序言。

  元武宗至大元年(1308),景熙67岁,忽然游兴勃发,北上杭州。来往吴越日久,时感思念家乡,渐觉体力不支。他在杭州患疾,自觉不宜久留异地而挥泪诀别友人回到平阳家乡。

  林景熙在家卧病两年后,于元武宗至大三年(1310)饮恨辞世,享年69岁。晚年,他把自己的诗文收集起来,编成杂文十卷,诗六卷,诗集名《白石樵唱》。

  元顺帝元统二年(1334),林景熙逝世后二十四年,同里章祖程的《白石樵唱》注释本问世。

  南宋理宗淳祐二年(1242),林景熙出生于平阳腾蛟带溪林泗源。林家兄弟三人(一说四人),景熙居第二。长兄林景怡,字德和,号晓山,从事教育工作,为当地乡校主持人,人品高洁,有诗作传世。季弟林景英,字德渊。

  景熙自幼聪颖,好读书,20岁时已有诗名。被举荐到首都临安,就读太学。宋时太学分外舍、内舍、上舍三等。外舍考试合格,选升内舍,再由内舍选升上舍。内舍、上舍均有限额。上舍考试上等,即可授职,称“上舍释褐”,荣耀等同进士登第。

  南宋恭帝德祐元年(1275)三月,元军在伯颜率领下进入建康,临安政权已呈土崩瓦解之势,可恨那些大臣们尚在勾心斗角。景熙眼看国事已无可为,不久便弃官归里,隐居平阳县城白石巷。

  德祐二年(1276)春,在临安陷落前,益王、广王逃离临安,闰三月陆秀夫等在温州江心寺,奉益王为天下兵马都元帅,广王副之。

  南宋端宗景炎二年(1277),林景熙应会稽王英孙的邀请,来到越中。“一曲危栏人独倚,江山浑在梦中看。”宋亡后,贵公子出身的王孙英,在这样百无聊赖的心情下,延致四方名土,啸傲泉石,饮酒赋诗,这是反元情绪一种无可奈何的发泄。景熙在越中先接触了谢翱、唐珏、胡侨等富有强烈的民族意识的志士。

  南宋祥兴二年(1279)二月,厓山(今作崖山)战败,陆秀夫背着小皇帝投海。消息传来,林景熙与陈则翁等人秘密举行哭祭。

  元世祖至元二十二年(1285),总统江南释教的札木杨喇勒智(杨琏真珈)为了盗取来皇陵中的金玉宝玩,把在会稽的徽钦二帝以下的历代帝王后妃的陵墓全部发掘,把剩骨残骸抛弃在草莽中,惨状目不忍睹,但无人敢去收拾。这时林景照正在会稽,出于民族义愤,与郑朴翁等扮作采药人,冒着生命危险,上山拾取骨骸。景熙收得残骨两函,托言佛经,埋葬于兰亭山中,并移植宋常朝殿前冬青树作为标志,并写了《冬青花》诗:“移来此种非人间,曾识万年觞底月。蜀魂飞绕百鸟臣,夜半一声山竹裂。”又作《梦中诗》四首,以凄怆的声调记录了埋骨的经过,抒发了自己的悲愤,并希望将来能读到他的诗的人,知道民族正气依然存在,没有随着国家的沦亡而完全消失。

  至元二十七年(1290)十二月初九,是文天祥就义八周年忌日,好友谢翱登富春山西台哭祭,写了《西台恸哭记》,又寄诗给林景熙林景熙写了《酬谢皋父见寄》,一开头便说:“入山采芝薇,豺虎据我丘;入海寻蓬莱,鲸鲵掀我舟。山海两有碍,独立凝远愁。”意为:古人不得志,则隐居山林,或遁迹江海,如今国亡,何处去找一方净土呢?因悲叹:“行行古台上,仰天哭所思。余哀散林木,此意谁能知?”

  元成宗大德初年,林景熙开始他的漫游。先后到过杭州、华亭、苏州、无锡、镇江、湖州以及严陵等地。写了许多寄托爱国之情的纪游诗,与志同道合的朋友相处,也以诗文相互勉励。他重过故宫,江山易主,景物全非,发出“王气销南渡,僧坊聚北宗。烟深凝碧树,草没景阳钟”的感叹。过葛岭时,他对已被杀死的权奸贾似道,还责问“误国竟何言!”

  景熙归隐后,曾说不再与闻世事,但当他听到谢枋得不与元朝合作,绝食而死,十分钦佩,他写道:“何人续迁史,表为节义雄。”他听到家铉翁放归,呈诗说:“衣冠万里风尘老,名节千年日月悬。”把他比作苏武,表示无限景仰。同时,他以犀利的笔锋,借秦吉了和孙供奉,对那些寡廉鲜耻的叛将贰臣,予以痛斥。

  元成宗大德三年(1299),景熙到58岁后,才大部分时间住在平阳,他在马鞍山麓建了一所超奥别业,教授生徒,过着清贫的生活,以颜回草食瓢钦、乐在其中来自我解嘲。但他还是关心世事。

  大德四年(1300)他为判官王秉仁写了《平阳县治记》使人们知道平阳建县的历史。

  大德五年(1301),他写了《公溥堂记》向州守孙筠进了药石之言,希望他能为老百姓做些好事。

  大德十年(1306),州判皮元修了阴均陡门,他欣然为其作记。

  大德十一年(1307),《平阳州志》修成,他作了序言。

  元武宗至大元年(1308),景熙67岁,忽然游兴勃发,北上杭州。来往吴越日久,时感思念家乡,渐觉体力不支。他在杭州患疾,自觉不宜久留异地而挥泪诀别友人回到平阳家乡。

  林景熙在家卧病两年后,于元武宗至大三年(1310)饮恨辞世,享年69岁。晚年,他把自己的诗文收集起来,编成杂文十卷,诗六卷,诗集名《白石樵唱》。

  元顺帝元统二年(1334),林景熙逝世后二十四年,同里章祖程的《白石樵唱》注释本问世。

本页内容整理自网络(或由匿名网友上传),原作者已无法考证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。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,同时感谢原作者为此所作的付出。

洛阳芳树映天津,灞岸垂杨窣地新。直为经过行处乐,
不知虚度两京春。去年馀闰今春早,曙色和风著花草。
可怜寒食与清明,光辉并在长安道。自从关路入秦川,
争道何人不戏鞭。公子途中妨蹴鞠,佳人马上废秋千。
渭水长桥今欲渡,葱葱渐见新丰树。远看骊岫入云霄,
预想汤池起烟雾。烟雾氛氲水殿开,暂拂香轮归去来。
今岁清明行已晚,明年寒食更相陪。
著名诗人

©古诗文网

mip-stats-baidu 古诗文鉴赏大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