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者:佚名
早年
洪秀全生于耕读世家,7岁起在村中书塾上学,熟读四书五经及其它一些古籍。村中父老看好洪秀全可考取功名光宗耀祖,可是三次乡试都失败落选,第三次在广州落选后已经是25岁(1837年,当时把出生之时当作1岁)了,受此打击回家以后重病一场,一度昏迷。病中幻觉有一老人对他说:奉上天的旨意,命他到人间来斩妖除魔。从此,洪秀全言语沉默,举止怪异。此时,洪秀全并不甘心于考试的失败,在6年后的1843年春天,再一次参加了广州的乡试,结果还是以落选告终。
这时,洪秀全翻阅以前在广州应试时收到的基督徒梁发的《劝世良言》一书,把书中内容与自己以前大病时的幻觉对比,认为,自己受上帝之命下凡诛妖,一气抛开了孔孟之书,不再做一名儒生而改信了基督教的教义,索性把家里的孔子牌位换成了上帝的牌位。虽然未曾读过《圣经》,洪秀全却开始逢人便宣传他所理解的基督教教义,称之为“拜上帝教”。
洪秀全说:“人心太坏,政治腐败,天下将有大灾大难,唯信仰上帝入教者可以免难。入教之人,无论男女尊贵一律平等,男曰兄弟,女曰姊妹。”
太平天国天王玉玺洪秀全最初在广州附近传教,但未取得很大成功。1844年,洪秀全和冯云山转至广西一带传教。洪不久便返回广东,冯留下发展,在当地的信徒日增。1845年至1846年间,在家乡的洪秀全写下《原道醒世训》、《原道觉世训》、《百正歌》等作品。1847年初,洪秀全在广州的一所基督教堂学习了几个月,曾要求受洗,但教士认为,洪秀全对教义的认识不足够而拒绝了。洪其后再到广西会合冯云山,并陆续制订拜上帝会的规条及仪式。洪秀全的拜上帝会与地方政府的矛盾日渐加深,洪秀全等人在1850年决定反清,加紧准备。会众在下半年间陆续前来金田团营,在1851年1月正式宣布起义,揭竿而起。
洪秀全 檄文全文如下(引方框为不明字):盖闻唐虞揖让,固称上古之圣人。而汤武征诛,亦系中天之景运。汉鼎已迁于新莽,刘文。亦复中兴。徽钦既虏于金人,宋康王依然反国。是故日一旋坤转,乃历代之常情。革故鼎新,本累朝之故事。惟我大明之太祖,曾开国之南京。传至季世怀宗,遂亡身于北厥。奈天心已去,闯王大乱于中华,痛帝位之难留,皇之逃奔于吴越。呈卿失计,当为驱虎逐狼。摄政不良,恰似长蛇封豕。纵然成功者退以身,殉国何难。有德者居以位,让贤何恨。
独是外夷僭窃华夏,腥风燥羯称尊,夜郎自大,屈真才,旷野之珠玉皆空,纵贪吏以害民。闾里之脂膏已尽。□□钞粮重敛,今日完而明日征。
法律分更,旗人宽而汉人刻。父老号秦苛政久已,人民望我兴复。正与今华裔有仆,故国犹存邦,总是旧命则维新,爱举义旗以清妖孽。所望普天率土,执孺子于咸阳。协力同心,歼商于牧野。重懋旧业,再造丕基,忍使上国衣冠沦于春秋。
相率中原豪杰还我山河。具全才全德者,封万户侯;抱一技一能者,授千夫长;躬耕者免税三年;犯法者宥罪十世。上有务恤之主,下无罹网之民。惟有乘风掳抢者,决然剿灭不俨。
然有汤武之行,再睹尧舜之世乎。
檄文到日,薄海遵行。
名字含义
“洪秀全”原名叫洪仁坤,长大后参加科举考试,接连三次都没有考上,第三次科举失败后,就在家里病倒了,四十天卧床不起,久治不好,为了身体早日康复,便改名叫洪秀全。洪秀全这个名字后来在其建立“拜上帝教”时,既成为一个联络暗语,又是一个政治谶语。其姓“洪”由“三八二十一”组成,这个“三八二十一”就是“拜上帝教”的联络暗语、立会之号。其名“秀全”两字是由“禾”、“乃”、“人”、“王”组成,“禾”字与“我”字读音相近,四字组合起来则是“我乃人王”,也就是说,洪秀全是上帝派来的领袖。
金田起义
1851年1月11日(道光三十年十二月初十)洪秀全发动金田起义,建国号太平天国,自称天王。1853年(咸丰三年)定都南京,称天京。颁布《天朝田亩制度》,又分兵西征、北伐(参见太平军北伐、太平军西征)。咸丰六年,因掌握军政实权的东王杨秀清“威权逼己”,遂密诏(一说无密诏)北王韦昌辉率军返京诛杨。韦又扩大事态,滥杀无辜。洪秀全迫于众怨,只好杀韦,以翼王石达开主政。
太平天国前期,军政大事由军师负责,洪秀全退居幕后少理朝政,冯云山、萧朝贵已死,大权落在东王杨秀清手上。定都天京后,洪秀全主张把四书五经列为禁书,杨秀清不同意,借“天父下凡”迫洪秀全让步,后者只好同意四书五经在修改后可以刊印流传,然而,直至太平天国灭亡仍未曾刊行。
在当时的清朝许多国民由于抽鸦片而体质虚弱,难于戒除烟瘾,导致白银大量外流,国库虚空,民生困苦。洪秀全通过制定严厉的刑罚来禁止鸦片的买卖,起到了良好的效果。在主权原则上,洪秀全对清朝签订的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一概不认可。
天京事变
1856年(咸丰六年)6月,太平军攻破清军向荣的江南大营,解天京三年之围。向荣在8月9日死后,其死讯不久便传入天京,东王杨秀清见当时太平天国形势大好,另有图谋,以“天父下凡”为由迫天王封他为“万岁”。
天王洪秀全与东王杨秀清的矛盾日渐加深。北王韦昌辉在这时请求天王诛杀东王,天王伪作不忍。洪秀全知道北王韦昌辉、翼王石达开及顶天燕秦日纲对东王不满,后来东王有弑君篡位之企图。1856年,天王密诏北王、翼王及顶天燕秦日纲铲除东王。韦昌辉在9月1日到天京,与秦日纲在夜间入城,2日凌晨突袭东王府,杨秀清及其家人被诛,史称“天京事变”。翼王石达开抵达天京后,责备韦昌辉滥杀,二人不欢而散,石达开当夜逃出城外,韦昌辉其后尽杀翼王府中石达开的家属。石达开从安庆起兵,声讨韦昌辉,此时在天京以外的太平军大多支持石达开。东王、北王与燕王先后被诛。翼王石达开在天京主政一段时间,为洪秀全所忌,洪秀全封自己的亲兄弟洪仁发、洪仁达为王,以牵制石达开,引起石达开不满。1857年石达开受猜忌带领大军负气出走,脱离天王指挥。自天京事变及翼王出走后,洪秀全虽然掌握了朝政大权,太平天国却开始走下坡。
洪秀全重用陈玉成、李秀成诸后起良将,自兼军师,又采取减赋和加强宗教宣传等措施,渡过难关。1863年(同治二年)冬,天京为清军围困,粮尽援绝,洪秀全拒绝李秀成突围的建议,固守天京。同治三年四月病卒。所著诗文及诏旨、文告等多收入《太平天国》(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之一)及《太平天国史料》等书中。
另外一种解读
韦昌辉对于杨秀清主管国事不服气,表面上唯唯诺诺,毕恭毕敬,实际上心里早就暗藏杀机。1856年下,杨派韦“督师”江西,韦昌辉屡战屡败,因为惧怕惩处,随领兵3000偷偷回京,奔赴天王府求情。洪秀全斥责说道:“遣尔往援庐州,何得擅回,罪当诛。”韦昌辉走投无路,遂孤注一掷,突袭东王府,杀东王府以及其部署两万余人。石达开从湖北回到天京,斥责韦昌辉滥杀无辜。韦昌辉又欲加害是石达开。石达开逃到天王府,韦昌辉兴兵攻打天王府。石达开连夜出逃,韦昌辉杀其全家老少。石达开逃到武昌后,兴兵四万讨伐韦昌辉。
韦昌辉滥杀无辜激起民愤,天王下令“合朝同心”,将韦昌辉处死,首级送石达开。
事变后,洪秀全追封杨秀清为“传天父上主皇上帝真神”。将自己的第五子过继给杨秀清,将其被害之日定为“东王升天节”。要臣民们“代代莫须忘”。
晚年
清军开始进迫天京,在陈玉成和李秀成等人支撑下,太平军在数年间阻止了清军的很多攻势。1859年,族弟洪仁玕抵达天京,洪秀全大喜,封仁玕为军师、干王,总理天国朝政。由于洪仁玕未有立功而封王,洪秀全怕其他人不服,再次封异姓为王。后来洪秀全分散诸王权力,开始滥封王爵。
1861年12月间,英国海军提督何伯与参赞巴夏礼到天京,向洪秀全提出以事成后平分中国为条件,协助太平天国打败清朝。洪秀全态度坚决,断然拒绝英国人的建议,在维护国土完整和主权方面,态度明确和坚定。英国人见无法从太平天国那里获得利益便转而支持清朝。清朝为镇压太平军于是勾结洋人,出卖国家利益。
1862年,陈玉成英勇就义后,形势急转直下,天京附近据点逐一陷落。洪秀全晚年,思想保守,陷入了宗教迷信。李秀成知道天京难以久守,向洪秀全建议放弃天京,转战中原,被洪秀全拒绝。面对困境,洪秀全没有采取适当的对策,却向将士宣称将有天兵下凡,驱走清兵。
死因之谜
1864年3月,天京合围后,城内粮食不足,洪秀全带头吃“甜露”(草团)充饥,因而致病。1864年6月1日(同治三年四月二十七日),洪秀全病逝天京,清军在城陷后将他的遗体毁掉。
李秀成是太平天国后期的主要将领,洪秀全去世时,他在天京主持天京保卫战,对天王府的情况当有较确切的了解。曾国藩刊刻的《李秀成自述》中,言及洪秀全之死:“天王(洪秀全)斯时焦急,日日烦躁,即以四月二十七日服毒而亡。”其后半部分中说:“天王之自杀,更令全局混乱。”太平天国的对手、曾国藩在一八六四年六月二十三日(7.26)的奏稿中说:“首逆洪秀全实系本年五月间,官军猛攻时,服毒而死。”同年七月初七日又奏称:“有伪宫婢者,系黄姓女子,即手埋逆尸者也,臣亲加讯问。据供,洪秀全生前,经年不见臣僚,四月二十七日因官军急攻,服毒身死,秘不发丧。而城里群贼,城外官兵,宣传已遍,十余日始行宣布。”根据上述资料,大多史家认为洪秀全系“服毒自杀”。郭廷以说洪秀全之死,“以服毒说为近真”;简又文在《太平天国全史》中指出,洪秀全自杀是“事实”;罗尔纲《太平天国史稿》根据《李秀成自述》内容,认为洪秀全“四月十九日(天历,即1864.6.1)服毒逝世”。但当时的学者对洪秀全自杀说,已有一定程度的怀疑。
早年
洪秀全生于耕读世家,7岁起在村中书塾上学,熟读四书五经及其它一些古籍。村中父老看好洪秀全可考取功名光宗耀祖,可是三次乡试都失败落选,第三次在广州落选后已经是25岁(1837年,当时把出生之时当作1岁)了,受此打击回家以后重病一场,一度昏迷。病中幻觉有一老人对他说:奉上天的旨意,命他到人间来斩妖除魔。从此,洪秀全言语沉默,举止怪异。此时,洪秀全并不甘心于考试的失败,在6年后的1843年春天,再一次参加了广州的乡试,结果还是以落选告终。
这时,洪秀全翻阅以前在广州应试时收到的基督徒梁发的《劝世良言》一书,把书中内容与自己以前大病时的幻觉对比,认为,自己受上帝之命下凡诛妖,一气抛开了孔孟之书,不再做一名儒生而改信了基督教的教义,索性把家里的孔子牌位换成了上帝的牌位。虽然未曾读过《圣经》,洪秀全却开始逢人便宣传他所理解的基督教教义,称之为“拜上帝教”。
洪秀全说:“人心太坏,政治腐败,天下将有大灾大难,唯信仰上帝入教者可以免难。入教之人,无论男女尊贵一律平等,男曰兄弟,女曰姊妹。”
太平天国天王玉玺洪秀全最初在广州附近传教,但未取得很大成功。1844年,洪秀全和冯云山转至广西一带传教。洪不久便返回广东,冯留下发展,在当地的信徒日增。1845年至1846年间,在家乡的洪秀全写下《原道醒世训》、《原道觉世训》、《百正歌》等作品。1847年初,洪秀全在广州的一所基督教堂学习了几个月,曾要求受洗,但教士认为,洪秀全对教义的认识不足够而拒绝了。洪其后再到广西会合冯云山,并陆续制订拜上帝会的规条及仪式。洪秀全的拜上帝会与地方政府的矛盾日渐加深,洪秀全等人在1850年决定反清,加紧准备。会众在下半年间陆续前来金田团营,在1851年1月正式宣布起义,揭竿而起。
洪秀全 檄文全文如下(引方框为不明字):盖闻唐虞揖让,固称上古之圣人。而汤武征诛,亦系中天之景运。汉鼎已迁于新莽,刘文。亦复中兴。徽钦既虏于金人,宋康王依然反国。是故日一旋坤转,乃历代之常情。革故鼎新,本累朝之故事。惟我大明之太祖,曾开国之南京。传至季世怀宗,遂亡身于北厥。奈天心已去,闯王大乱于中华,痛帝位之难留,皇之逃奔于吴越。呈卿失计,当为驱虎逐狼。摄政不良,恰似长蛇封豕。纵然成功者退以身,殉国何难。有德者居以位,让贤何恨。
独是外夷僭窃华夏,腥风燥羯称尊,夜郎自大,屈真才,旷野之珠玉皆空,纵贪吏以害民。闾里之脂膏已尽。□□钞粮重敛,今日完而明日征。
法律分更,旗人宽而汉人刻。父老号秦苛政久已,人民望我兴复。正与今华裔有仆,故国犹存邦,总是旧命则维新,爱举义旗以清妖孽。所望普天率土,执孺子于咸阳。协力同心,歼商于牧野。重懋旧业,再造丕基,忍使上国衣冠沦于春秋。
相率中原豪杰还我山河。具全才全德者,封万户侯;抱一技一能者,授千夫长;躬耕者免税三年;犯法者宥罪十世。上有务恤之主,下无罹网之民。惟有乘风掳抢者,决然剿灭不俨。
然有汤武之行,再睹尧舜之世乎。
檄文到日,薄海遵行。
名字含义
“洪秀全”原名叫洪仁坤,长大后参加科举考试,接连三次都没有考上,第三次科举失败后,就在家里病倒了,四十天卧床不起,久治不好,为了身体早日康复,便改名叫洪秀全。洪秀全这个名字后来在其建立“拜上帝教”时,既成为一个联络暗语,又是一个政治谶语。其姓“洪”由“三八二十一”组成,这个“三八二十一”就是“拜上帝教”的联络暗语、立会之号。其名“秀全”两字是由“禾”、“乃”、“人”、“王”组成,“禾”字与“我”字读音相近,四字组合起来则是“我乃人王”,也就是说,洪秀全是上帝派来的领袖。
金田起义
1851年1月11日(道光三十年十二月初十)洪秀全发动金田起义,建国号太平天国,自称天王。1853年(咸丰三年)定都南京,称天京。颁布《天朝田亩制度》,又分兵西征、北伐(参见太平军北伐、太平军西征)。咸丰六年,因掌握军政实权的东王杨秀清“威权逼己”,遂密诏(一说无密诏)北王韦昌辉率军返京诛杨。韦又扩大事态,滥杀无辜。洪秀全迫于众怨,只好杀韦,以翼王石达开主政。
太平天国前期,军政大事由军师负责,洪秀全退居幕后少理朝政,冯云山、萧朝贵已死,大权落在东王杨秀清手上。定都天京后,洪秀全主张把四书五经列为禁书,杨秀清不同意,借“天父下凡”迫洪秀全让步,后者只好同意四书五经在修改后可以刊印流传,然而,直至太平天国灭亡仍未曾刊行。
在当时的清朝许多国民由于抽鸦片而体质虚弱,难于戒除烟瘾,导致白银大量外流,国库虚空,民生困苦。洪秀全通过制定严厉的刑罚来禁止鸦片的买卖,起到了良好的效果。在主权原则上,洪秀全对清朝签订的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一概不认可。
天京事变
1856年(咸丰六年)6月,太平军攻破清军向荣的江南大营,解天京三年之围。向荣在8月9日死后,其死讯不久便传入天京,东王杨秀清见当时太平天国形势大好,另有图谋,以“天父下凡”为由迫天王封他为“万岁”。
天王洪秀全与东王杨秀清的矛盾日渐加深。北王韦昌辉在这时请求天王诛杀东王,天王伪作不忍。洪秀全知道北王韦昌辉、翼王石达开及顶天燕秦日纲对东王不满,后来东王有弑君篡位之企图。1856年,天王密诏北王、翼王及顶天燕秦日纲铲除东王。韦昌辉在9月1日到天京,与秦日纲在夜间入城,2日凌晨突袭东王府,杨秀清及其家人被诛,史称“天京事变”。翼王石达开抵达天京后,责备韦昌辉滥杀,二人不欢而散,石达开当夜逃出城外,韦昌辉其后尽杀翼王府中石达开的家属。石达开从安庆起兵,声讨韦昌辉,此时在天京以外的太平军大多支持石达开。东王、北王与燕王先后被诛。翼王石达开在天京主政一段时间,为洪秀全所忌,洪秀全封自己的亲兄弟洪仁发、洪仁达为王,以牵制石达开,引起石达开不满。1857年石达开受猜忌带领大军负气出走,脱离天王指挥。自天京事变及翼王出走后,洪秀全虽然掌握了朝政大权,太平天国却开始走下坡。
洪秀全重用陈玉成、李秀成诸后起良将,自兼军师,又采取减赋和加强宗教宣传等措施,渡过难关。1863年(同治二年)冬,天京为清军围困,粮尽援绝,洪秀全拒绝李秀成突围的建议,固守天京。同治三年四月病卒。所著诗文及诏旨、文告等多收入《太平天国》(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之一)及《太平天国史料》等书中。
另外一种解读
韦昌辉对于杨秀清主管国事不服气,表面上唯唯诺诺,毕恭毕敬,实际上心里早就暗藏杀机。1856年下,杨派韦“督师”江西,韦昌辉屡战屡败,因为惧怕惩处,随领兵3000偷偷回京,奔赴天王府求情。洪秀全斥责说道:“遣尔往援庐州,何得擅回,罪当诛。”韦昌辉走投无路,遂孤注一掷,突袭东王府,杀东王府以及其部署两万余人。石达开从湖北回到天京,斥责韦昌辉滥杀无辜。韦昌辉又欲加害是石达开。石达开逃到天王府,韦昌辉兴兵攻打天王府。石达开连夜出逃,韦昌辉杀其全家老少。石达开逃到武昌后,兴兵四万讨伐韦昌辉。
韦昌辉滥杀无辜激起民愤,天王下令“合朝同心”,将韦昌辉处死,首级送石达开。
事变后,洪秀全追封杨秀清为“传天父上主皇上帝真神”。将自己的第五子过继给杨秀清,将其被害之日定为“东王升天节”。要臣民们“代代莫须忘”。
晚年
清军开始进迫天京,在陈玉成和李秀成等人支撑下,太平军在数年间阻止了清军的很多攻势。1859年,族弟洪仁玕抵达天京,洪秀全大喜,封仁玕为军师、干王,总理天国朝政。由于洪仁玕未有立功而封王,洪秀全怕其他人不服,再次封异姓为王。后来洪秀全分散诸王权力,开始滥封王爵。
1861年12月间,英国海军提督何伯与参赞巴夏礼到天京,向洪秀全提出以事成后平分中国为条件,协助太平天国打败清朝。洪秀全态度坚决,断然拒绝英国人的建议,在维护国土完整和主权方面,态度明确和坚定。英国人见无法从太平天国那里获得利益便转而支持清朝。清朝为镇压太平军于是勾结洋人,出卖国家利益。
1862年,陈玉成英勇就义后,形势急转直下,天京附近据点逐一陷落。洪秀全晚年,思想保守,陷入了宗教迷信。李秀成知道天京难以久守,向洪秀全建议放弃天京,转战中原,被洪秀全拒绝。面对困境,洪秀全没有采取适当的对策,却向将士宣称将有天兵下凡,驱走清兵。
死因之谜
1864年3月,天京合围后,城内粮食不足,洪秀全带头吃“甜露”(草团)充饥,因而致病。1864年6月1日(同治三年四月二十七日),洪秀全病逝天京,清军在城陷后将他的遗体毁掉。
李秀成是太平天国后期的主要将领,洪秀全去世时,他在天京主持天京保卫战,对天王府的情况当有较确切的了解。曾国藩刊刻的《李秀成自述》中,言及洪秀全之死:“天王(洪秀全)斯时焦急,日日烦躁,即以四月二十七日服毒而亡。”其后半部分中说:“天王之自杀,更令全局混乱。”太平天国的对手、曾国藩在一八六四年六月二十三日(7.26)的奏稿中说:“首逆洪秀全实系本年五月间,官军猛攻时,服毒而死。”同年七月初七日又奏称:“有伪宫婢者,系黄姓女子,即手埋逆尸者也,臣亲加讯问。据供,洪秀全生前,经年不见臣僚,四月二十七日因官军急攻,服毒身死,秘不发丧。而城里群贼,城外官兵,宣传已遍,十余日始行宣布。”根据上述资料,大多史家认为洪秀全系“服毒自杀”。郭廷以说洪秀全之死,“以服毒说为近真”;简又文在《太平天国全史》中指出,洪秀全自杀是“事实”;罗尔纲《太平天国史稿》根据《李秀成自述》内容,认为洪秀全“四月十九日(天历,即1864.6.1)服毒逝世”。但当时的学者对洪秀全自杀说,已有一定程度的怀疑。
本页内容整理自网络(或由匿名网友上传),原作者已无法考证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。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,同时感谢原作者为此所作的付出。
mip-stats-baidu 古诗文鉴赏大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