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者:佚名
时代不同了,以往的许多事情也都显得支离破碎,乃至迷离惝恍起来。就是说当年人们在别离之际那种别有风致的做法,现在也早已烟消云散,几乎难觅旧日那令人心旌摇曳的踪迹了。
话说成都人
雍陶,字国钧,他由于
少年时期特别贫苦,加以那时四川内乱,他便只得到处流浪,用他自己的诗句表示就是:
贫当多病日,闲过
少年时。
但
雍陶在学习上却非常刻苦用功,所以在文宗大和八年(834年)就考取进士,并得到了当时多数名流的大力肯定,从而为他踏入做官一途打下了厚实的基础。
但刚开始时,他为人有点“恃才傲物”,而且对亲戚朋友也不大去理会。所以,他的老舅李敬之在没能考上进士却又受到他这外甥的傲慢对待后,①一气之下就要回到老家云安去了。在途经三峡时,由于心中愤然不平,李便写了一首诗来讽刺雍,其中有句说:
地近衡阳虽少雁,水连巴蜀岂无鱼?
雍接到这诗,细细体味之下,他很为自己的失礼而惭愧。从此以后,舅甥俩的书信来往就多了起来。宣宗大中六年(852年),
雍陶做上了国子监《毛诗》博士。这时候,雍的诗名越发大了,并且跟一班著名诗人如
贾岛、
殷尧藩、
章孝标等都有了来往;而他也因自己的诗作而颇为得意,以为可跟六朝时候的著名诗人谢宣城、柳吴兴相媲美了。
当时有一个名叫
冯道明的秀才,人们都说他机敏而巧辨;一天,冯来到了雍居住的官所外,要求雍接见他。门卫就问他跟雍使君有何交情,冯就说他跟雍
太守是故交。于是冯被引入门去,但起来迎接的雍并不认识冯,遂生气地斥责道:“我跟你一向不认识,你怎能胡说咱俩有交情呢!”
而这
冯道明居然不慌不忙地答道:“我平时就拜读过您不少大作,虽说您人不在身边,但是我们的心灵难道不是相通着吗?”说完这番话,冯便开始用高亢的声调念起了雍那比较著名的诗句来:
立当青草人先见,
行近白莲鱼未知。
雍陶一下子就给震住了。此时此刻,只见冯还在往下背诵着:
闭门客到常如病,
满院花开未是贫。
背了七言,冯便开始背雍的五言诗句道:
江声秋入峡,雨色夜侵楼……
面对自己这些很为得意的诗歌被人传诵着,而一向在诗歌方面也颇为自负的
雍陶,此时便高兴地跟冯交谈起来。而且在冯辞别时,雍由于对方爱慕自己而深表感动,遂拿出了一笔颇为丰厚的礼物赠给冯,让他作为路费,并以志自己的深切谢意。
业已出任雅州刺史的
雍陶,这种自负的作风依然如故。而雅州城外有一座桥名叫情尽桥,②人们送别时,一定要在此处分手。有一回,雍送友人路过这桥,手下人竟严肃地告诉他说,老爷现在就可以停住脚步了,因为您已经到了“情尽桥”。雍一听,心中不觉深为纳罕,说:“人们都只说是情感难以穷尽,怎么会出现感情穷尽的事儿呢?”说罢,他便命手下人速速去拿笔来;此时,他想到古代乐府诗《折杨柳》中的涵义,当即就把这桥的名字改为“折柳桥”。同时,他还把他上述这意见写成一首诗,并题写在该桥堍的勒石上:
从来只有情难尽,何事呼为情尽桥?
自此改名为折柳,任他离恨一条条。③
雍陶这首诗传出去后,它很快便脍炙人口了。人们在临别时,即使那些不在折柳桥分别的,也往往会念上
雍陶这首诗,以志其深刻的离别之意。
按:① 《唐诗纪事》、《全唐诗话》、《云溪友议》皆作“李敬之”;而《唐才子传》则作“李钦之”,未知何据,盖形讹也。② 此据《鉴诫录》、《唐诗纪事》、《唐才子传》等;至于一说桥在简县,《唐诗鉴赏辞典》因之,恐非确。③ 呼,一作“名”;为,难,均读平声。
时代不同了,以往的许多事情也都显得支离破碎,乃至迷离惝恍起来。就是说当年人们在别离之际那种别有风致的做法,现在也早已烟消云散,几乎难觅旧日那令人心旌摇曳的踪迹了。
话说成都人
雍陶,字国钧,他由于
少年时期特别贫苦,加以那时四川内乱,他便只得到处流浪,用他自己的诗句表示就是:
贫当多病日,闲过
少年时。
但
雍陶在学习上却非常刻苦用功,所以在文宗大和八年(834年)就考取进士,并得到了当时多数名流的大力肯定,从而为他踏入做官一途打下了厚实的基础。
但刚开始时,他为人有点“恃才傲物”,而且对亲戚朋友也不大去理会。所以,他的老舅李敬之在没能考上进士却又受到他这外甥的傲慢对待后,①一气之下就要回到老家云安去了。在途经三峡时,由于心中愤然不平,李便写了一首诗来讽刺雍,其中有句说:
地近衡阳虽少雁,水连巴蜀岂无鱼?
雍接到这诗,细细体味之下,他很为自己的失礼而惭愧。从此以后,舅甥俩的书信来往就多了起来。宣宗大中六年(852年),
雍陶做上了国子监《毛诗》博士。这时候,雍的诗名越发大了,并且跟一班著名诗人如
贾岛、
殷尧藩、
章孝标等都有了来往;而他也因自己的诗作而颇为得意,以为可跟六朝时候的著名诗人谢宣城、柳吴兴相媲美了。
当时有一个名叫
冯道明的秀才,人们都说他机敏而巧辨;一天,冯来到了雍居住的官所外,要求雍接见他。门卫就问他跟雍使君有何交情,冯就说他跟雍
太守是故交。于是冯被引入门去,但起来迎接的雍并不认识冯,遂生气地斥责道:“我跟你一向不认识,你怎能胡说咱俩有交情呢!”
而这
冯道明居然不慌不忙地答道:“我平时就拜读过您不少大作,虽说您人不在身边,但是我们的心灵难道不是相通着吗?”说完这番话,冯便开始用高亢的声调念起了雍那比较著名的诗句来:
立当青草人先见,
行近白莲鱼未知。
雍陶一下子就给震住了。此时此刻,只见冯还在往下背诵着:
闭门客到常如病,
满院花开未是贫。
背了七言,冯便开始背雍的五言诗句道:
江声秋入峡,雨色夜侵楼……
面对自己这些很为得意的诗歌被人传诵着,而一向在诗歌方面也颇为自负的
雍陶,此时便高兴地跟冯交谈起来。而且在冯辞别时,雍由于对方爱慕自己而深表感动,遂拿出了一笔颇为丰厚的礼物赠给冯,让他作为路费,并以志自己的深切谢意。
业已出任雅州刺史的
雍陶,这种自负的作风依然如故。而雅州城外有一座桥名叫情尽桥,②人们送别时,一定要在此处分手。有一回,雍送友人路过这桥,手下人竟严肃地告诉他说,老爷现在就可以停住脚步了,因为您已经到了“情尽桥”。雍一听,心中不觉深为纳罕,说:“人们都只说是情感难以穷尽,怎么会出现感情穷尽的事儿呢?”说罢,他便命手下人速速去拿笔来;此时,他想到古代乐府诗《折杨柳》中的涵义,当即就把这桥的名字改为“折柳桥”。同时,他还把他上述这意见写成一首诗,并题写在该桥堍的勒石上:
从来只有情难尽,何事呼为情尽桥?
自此改名为折柳,任他离恨一条条。③
雍陶这首诗传出去后,它很快便脍炙人口了。人们在临别时,即使那些不在折柳桥分别的,也往往会念上
雍陶这首诗,以志其深刻的离别之意。
按:① 《唐诗纪事》、《全唐诗话》、《云溪友议》皆作“李敬之”;而《唐才子传》则作“李钦之”,未知何据,盖形讹也。② 此据《鉴诫录》、《唐诗纪事》、《唐才子传》等;至于一说桥在简县,《唐诗鉴赏辞典》因之,恐非确。③ 呼,一作“名”;为,难,均读平声。
本页内容整理自网络(或由匿名网友上传),原作者已无法考证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。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,同时感谢原作者为此所作的付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