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诗文网
首页 对联 成语 文言文 辞赋

寇准生平

作者:佚名

  寇准以甲科进士入仕,先授大理寺评事、知县事,后多次擢升,直至参知政事、同平章事。为官清廉,不拘节微而善谋大事,在地方以民为本,政绩卓著;在朝廷辅佐皇帝安邦治国,为北宋著名政治家、彪炳青史的名相。

  寇准生于961年七月十四日(8月27日),宋太宗太平兴国五年(980)进士。淳化五年为参知政事,其政治才能深受宋太宗赏识。为人刚直,因多次直谏,渐被皇帝重用。太宗时官至参知政事。真宗即位后,先后在工部,刑部,兵部任职,又任三司使。景德元年(1004),与参知政事毕士安一同出任宰相(同平章事)。当年冬天,契丹南下犯宋,包围了瀛洲等河北地区,朝野震惊;寇准力主真宗亲征,反对南迁。真宗抵达澶州(今河南濮阳)后,军心渐渐稳定,后射杀辽军先锋挞览,于是订立了“澶渊之盟”。

  景德二年,升任中书侍郎兼工部尚书。三年,因王钦若等人排挤,辞去相位。天禧元年(1017)又恢复宰相职务,后因参与宫廷权力斗争,被丁谓等人排挤。贬至雷州(今广东海康)、衡州(今衡阳),天圣元年 (1023) 闰九月七日(10月24日)病死于衡州(今衡阳)任上。留有《寇莱公集》,现有《寇忠愍公诗集》三卷留世。

  太平兴国五年(980),寇准19岁,考中甲科进士,殿试得中,诏授大理寺评事,先后任巴东(今湖北省巴东县)知县、成安(今河北省成安县)知县。随后,升迁为殿中丞、通判郓州,又召试学士院,授右正言、直史馆、三司度支推官,转盐铁判官。

  端拱二年(989)七月,寇准被诏拜虞部郎中、枢密院直学士判吏部东铨,专管朝廷提拔官员的考察。

  淳化四年(993)九月,寇准以左谏议大夫出任知青州。

  淳化五年(994)九月,寇准被召回京师任左谏议大夫、参知政事(副相)。

  至道元年(995)四月,寇准与宰相分日知印、押班,共同商议军国大政。

  至道二年(996)七月,太宗在汴京南郊祭祀天地后,晋升了一批官员。寇准引荐的官员多得到重用,左通判、太常博士彭惟节官居左通判、左正言、虞部员外郎冯拯之上,致冯不满,奏告寇准专权。广州转运使康戬也告寇准引荐的吕端、张洎、李昌令三位重臣遇事不敢和寇准抗争。因此,寇准被罢参知政事,改为给事中,出任知邓州(治所在今河南省邓县)。

  宋真宗咸平六年(1003)六月,寇准任兵部侍郎、三司使。

  景德元年(1004)六月,寇准和毕士安同拜中书门下平章事。

  景德二年(1005),寇准以缔结“澶渊之盟”有功于朝廷,加官中书侍郎,兼吏部尚书。

  景德三年(1006)二月,宋真宗听信兵部侍郎、资政大学士王钦若的谗言,将寇准贬为刑部尚书、知陕州(治所在今河南省陕县)。

  大中祥符四年(1011),王旦推荐寇准复出为相。

  大中祥符七年(1014)六月,宋真宗命寇准任枢密院使、同平章事。

  大中祥符八年(1015)四月,寇准被宋真宗左迁为武胜军节度使,同平章事。五月,又奉诏为知河南府,兼西京留守司事。

  天禧三年(1019)六月,王钦若获罪罢相之后,寇准被召回京,封为中书侍郎兼吏部尚书、平章事。

  天禧四年(1020)二月,宋真宗已有宿疾在身,刘皇后预政于内。刘氏族人在其原籍蜀地横行不法,霸占民间盐井,百姓多有怨愤,但真宗碍于情面,难以定罪。寇准却铁面无私,每每依法惩治,惹恼了刘皇后。真宗病重卧床后,刘皇后与曹利用、丁谓结纳内亲、翰林学士钱惟演,多方陷害寇准

  天禧四年(1020)七月,寇准在京师虽任闲职,但奸佞之辈仍难容他,于是又降为太常卿,知相州,远逐出京。是年八月,徙知安州。是月,因受朱能、周怀政伪作“天书”一案株连,被再贬道州(治所在今湖南省道县)司马,寇准一月之内三次罢黜。

  乾兴元年(1022)二月,丁谓勾结刘皇后将寇准贬为雷州(治所在今广东省海康县)司户参军,并将宰相李迪贬为衡州(治所在今衡阳市)团练使。

  乾兴元年(1022),含冤负屈离开道州而向南部海滨雷州赴任。到任后,连个像样的住房也没有,但当地官员、百姓素来仰慕寇准的为人,主动替他盖房,安排寓所。他在任上,除少数政务外,主要是读经释书,闲暇时写字、会友,每逢客至,则笑脸相迎,毫无权贵大官的样子。

  宋仁宗天圣元年(1023),寇准在雷州任所忧病交加,卧倒在床。此时,他以《病中诗》为题,赋诗一首:“多病将经年,逢迎故不能。书惟看药录,客只待医僧。壮志销如雪,幽怀冷似冰。郡斋风雨后,无睡对青灯。”

  天圣元年 (1023) 九月,宋仁宗召寇准徙任衡州司马,是时寇准病笃,诏至,抱病赴衡州(今衡阳)任,病故于衡州竹榻之上,衡州团练副使李迪迎寇准尸灵厝于衡州(今衡阳市)岳屏山花药寺,妻子宋氏奏乞归葬故里,仁宗准奏。但因所拨费用有限,灵柩运至中途,钱已用完,只得寄埋洛阳巩县。

  明道二年(1033)十一月,宋仁宗为他昭雪,归葬下邽(墓在今陕西渭南市临渭区官底乡左家村南)。敕令恢复寇准太子太傅、莱国公,赠中书令,谥号“忠愍”。皇祐元年(1049),仁宗又令翰林学士孙抃为寇准撰写了《莱国公寇忠愍公旌忠之碑》碑文,并亲笔为碑首篆书了“旌忠”二字。

  寇准以甲科进士入仕,先授大理寺评事、知县事,后多次擢升,直至参知政事、同平章事。为官清廉,不拘节微而善谋大事,在地方以民为本,政绩卓著;在朝廷辅佐皇帝安邦治国,为北宋著名政治家、彪炳青史的名相。

  寇准生于961年七月十四日(8月27日),宋太宗太平兴国五年(980)进士。淳化五年为参知政事,其政治才能深受宋太宗赏识。为人刚直,因多次直谏,渐被皇帝重用。太宗时官至参知政事。真宗即位后,先后在工部,刑部,兵部任职,又任三司使。景德元年(1004),与参知政事毕士安一同出任宰相(同平章事)。当年冬天,契丹南下犯宋,包围了瀛洲等河北地区,朝野震惊;寇准力主真宗亲征,反对南迁。真宗抵达澶州(今河南濮阳)后,军心渐渐稳定,后射杀辽军先锋挞览,于是订立了“澶渊之盟”。

  景德二年,升任中书侍郎兼工部尚书。三年,因王钦若等人排挤,辞去相位。天禧元年(1017)又恢复宰相职务,后因参与宫廷权力斗争,被丁谓等人排挤。贬至雷州(今广东海康)、衡州(今衡阳),天圣元年 (1023) 闰九月七日(10月24日)病死于衡州(今衡阳)任上。留有《寇莱公集》,现有《寇忠愍公诗集》三卷留世。

  太平兴国五年(980),寇准19岁,考中甲科进士,殿试得中,诏授大理寺评事,先后任巴东(今湖北省巴东县)知县、成安(今河北省成安县)知县。随后,升迁为殿中丞、通判郓州,又召试学士院,授右正言、直史馆、三司度支推官,转盐铁判官。

  端拱二年(989)七月,寇准被诏拜虞部郎中、枢密院直学士判吏部东铨,专管朝廷提拔官员的考察。

  淳化四年(993)九月,寇准以左谏议大夫出任知青州。

  淳化五年(994)九月,寇准被召回京师任左谏议大夫、参知政事(副相)。

  至道元年(995)四月,寇准与宰相分日知印、押班,共同商议军国大政。

  至道二年(996)七月,太宗在汴京南郊祭祀天地后,晋升了一批官员。寇准引荐的官员多得到重用,左通判、太常博士彭惟节官居左通判、左正言、虞部员外郎冯拯之上,致冯不满,奏告寇准专权。广州转运使康戬也告寇准引荐的吕端、张洎、李昌令三位重臣遇事不敢和寇准抗争。因此,寇准被罢参知政事,改为给事中,出任知邓州(治所在今河南省邓县)。

  宋真宗咸平六年(1003)六月,寇准任兵部侍郎、三司使。

  景德元年(1004)六月,寇准和毕士安同拜中书门下平章事。

  景德二年(1005),寇准以缔结“澶渊之盟”有功于朝廷,加官中书侍郎,兼吏部尚书。

  景德三年(1006)二月,宋真宗听信兵部侍郎、资政大学士王钦若的谗言,将寇准贬为刑部尚书、知陕州(治所在今河南省陕县)。

  大中祥符四年(1011),王旦推荐寇准复出为相。

  大中祥符七年(1014)六月,宋真宗命寇准任枢密院使、同平章事。

  大中祥符八年(1015)四月,寇准被宋真宗左迁为武胜军节度使,同平章事。五月,又奉诏为知河南府,兼西京留守司事。

  天禧三年(1019)六月,王钦若获罪罢相之后,寇准被召回京,封为中书侍郎兼吏部尚书、平章事。

  天禧四年(1020)二月,宋真宗已有宿疾在身,刘皇后预政于内。刘氏族人在其原籍蜀地横行不法,霸占民间盐井,百姓多有怨愤,但真宗碍于情面,难以定罪。寇准却铁面无私,每每依法惩治,惹恼了刘皇后。真宗病重卧床后,刘皇后与曹利用、丁谓结纳内亲、翰林学士钱惟演,多方陷害寇准

  天禧四年(1020)七月,寇准在京师虽任闲职,但奸佞之辈仍难容他,于是又降为太常卿,知相州,远逐出京。是年八月,徙知安州。是月,因受朱能、周怀政伪作“天书”一案株连,被再贬道州(治所在今湖南省道县)司马,寇准一月之内三次罢黜。

  乾兴元年(1022)二月,丁谓勾结刘皇后将寇准贬为雷州(治所在今广东省海康县)司户参军,并将宰相李迪贬为衡州(治所在今衡阳市)团练使。

  乾兴元年(1022),含冤负屈离开道州而向南部海滨雷州赴任。到任后,连个像样的住房也没有,但当地官员、百姓素来仰慕寇准的为人,主动替他盖房,安排寓所。他在任上,除少数政务外,主要是读经释书,闲暇时写字、会友,每逢客至,则笑脸相迎,毫无权贵大官的样子。

  宋仁宗天圣元年(1023),寇准在雷州任所忧病交加,卧倒在床。此时,他以《病中诗》为题,赋诗一首:“多病将经年,逢迎故不能。书惟看药录,客只待医僧。壮志销如雪,幽怀冷似冰。郡斋风雨后,无睡对青灯。”

  天圣元年 (1023) 九月,宋仁宗召寇准徙任衡州司马,是时寇准病笃,诏至,抱病赴衡州(今衡阳)任,病故于衡州竹榻之上,衡州团练副使李迪迎寇准尸灵厝于衡州(今衡阳市)岳屏山花药寺,妻子宋氏奏乞归葬故里,仁宗准奏。但因所拨费用有限,灵柩运至中途,钱已用完,只得寄埋洛阳巩县。

  明道二年(1033)十一月,宋仁宗为他昭雪,归葬下邽(墓在今陕西渭南市临渭区官底乡左家村南)。敕令恢复寇准太子太傅、莱国公,赠中书令,谥号“忠愍”。皇祐元年(1049),仁宗又令翰林学士孙抃为寇准撰写了《莱国公寇忠愍公旌忠之碑》碑文,并亲笔为碑首篆书了“旌忠”二字。

本页内容整理自网络(或由匿名网友上传),原作者已无法考证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。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,同时感谢原作者为此所作的付出。

黄鸟黄鸟,无集于穀,无啄我粟。此邦之人,不我肯穀。言旋言归,复我邦族。

黄鸟黄鸟,无集于桑,无啄我粱。此邦之人,不可与明。言旋言归,复我诸兄。

黄鸟黄鸟,无集于栩,无啄我黍。此邦之人,不可与处。言旋言归,复我诸父。

著名诗人

©古诗文网

mip-stats-baidu 古诗文鉴赏大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