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晔秩事
作者:佚名
明经胡”的由来
“明经胡”的始祖是大唐昭宗皇帝和何皇后之子。唐朝末年,黄巢起义军的叛将朱温降唐后,唐僖宗诏封朱温为左金吾卫大将军,并赐名“朱全忠”,后又被制授宣武军节度使,成了握有重兵的军阀。朱温拥兵自重,权倾朝野,对唐室社稷垂涎已久。唐昭宗天祐元年(公元904年)朱温为了取代唐室,进一步控制朝廷的局势,借故岐兵威逼京畿,要唐昭宗迁都到自己势力范围内的洛阳,并且下令把长安的宫殿、王府、民房拆毁,使长安变成了废墟。当年的正月,唐昭宗在朱全忠的胁持之下,无奈起驾迁往洛阳。一路上,唐昭宗忧心如焚,预感到大祸即将临头。当路过华州时,有百姓夹路高呼万岁。唐昭宗想到此时此地自己的处境,不禁涕泪纵横,告诉路边的百姓说:“不要叫我万岁,我不再是你们的主子了。”何皇后也非常害怕朱全忠,曾经绝望地说:“大家夫妇都委身于全忠矣!”二月迁都人马来到陕州,因为东都洛阳的宫殿尚未建成,于是滞留于陕州。三月朔日,何皇后临产,皇幼子呱呱落地,这就是后来的“明经胡”始祖李昌翼。唐昭宗虽沉浸于得子的喜悦之中,但又为皇幼子的命运愁眉不展,寝食不宁。四月,宫阙建造完毕,朱全忠请求发车起驾。昭宗皇帝派遣宫人告诉朱全忠,皇后新产,身体尚未恢复,还不能上路,请等到十月再东行。朱全忠根本无视皇帝的请求,依旧派遣手下部将冠彦卿前来催促发车。昭宗皇帝知道已经不能逃脱朱全忠的虎口,就与何皇后暗中商量说:“事情已经迫在眉睫!不如悄悄地将皇幼子乔装成襁褓中的普通婴儿,挟带一些宝玩和御衣,隐藏在民间。等到大局已定之后,再重新入宫。”当时昭宗皇帝的心腹宫廷近侍郎婺源人胡三跟随御驾东迁,昭宗临危托孤,将皇幼子托付给胡三。胡三不顾个人的安危,将皇幼子带回婺源考川。同年的仲秋,朱温在洛阳指使属下追杀了38岁的昭宗李晔,立傀儡太子李柷为昭宣帝(没有改元)。天祐二年(905年),朱温又在九曲池畔一一缢死昭宗的诸皇子德王裕等九个亲王,抛尸于池中,接着又在积善宫弑何太后。天祐四年(907年),朱温逼唐昭宣帝李柷禅位而称帝,建立朱氏后梁,结束了289年的李唐朝天下。后梁开平二年(908年),朱温又用毒酒毒死唐昭宣帝,昭宗的宫内诸皇子全部遇害,仅存皇幼子一条血脉。
昭宗的皇幼子与胡三来到考川之后,因胡三姓胡,改姓为胡,融于众胡之中,掩人耳目,取名为昌翼(繁荣昌盛,辉煌腾达之意),字宏远,号绎思。后唐庄宗同光三年(公元925年),胡昌翼22岁时,以《易经》登“明经科”第二名进士(榜眼)。胡三见胡昌翼已经长大成人,就将他的真实身世坦言相告,并且出示当初从宫中带出的御衣和宝玩。一番真情告白之后,胡昌翼失声痛哭。他生不逢时,已经改朝换代,到了宋代,无论如何也不能屈节侍奉他国君主。于是胡昌翼无意仕途,隐居于乡中,开设明经书院,传道授业解惑创明经理学,开拓皖派经学研究。他当时作有一首《遣兴诗》:“投簪搁笔厌文场,拂袖归来创小堂。但向闲中消日月,岂知世上有兴亡。醉乡往往眠芳草,归路时时送夕阳。倘若异时成得志,林泉惟愿莫相忘。”(《新安考川明经胡氏宗谱》卷《始祖昌翼公遣兴诗》)诗中刻画了胡昌翼怡然自得的隐居生活,散发出阵阵的田园气息。在他的居处还有“绎思斋”和“畅情池”两处胜景。他曾经赋诗一首提及两处:“家住乡庄称僻处,就中幽景胜他人。林园满目犹堪玩,丘亩当门渐觉新。绎思斋中寻古义,畅情池上钓金鳞。人生但得常如此,任是湖边属汉秦。”
胡昌翼在考川生活怡然自得,活到96岁,旁观战乱纷争的五代十国历史的结束,又过了宋朝太祖、太宗两代,直到真宗咸平二年(999年)十月三日才逝世。他在学术上很有建树,一生倡导明经学,尤精邃《易经》,著有《周易传注》三卷、《周易解微》三卷、《易传摘疑》一卷。胡昌翼隐居于婺源考水,倡明经学,为世儒宗,人称“明经公”,其后裔被称为“明经胡”,又因昌翼本系李唐皇室,而冒胡姓,故又称“李改胡”或“假胡”。“明经胡”尊昌翼为始祖,胡三为义祖。“明经胡”的列祖列宗家训是:“义祖大于始祖,儿孙不得复宗;改姓(李改胡),不改郡(陇西郡)。”义祖胡三唐会昌癸亥年(843年)三月初五生,后唐天成丙戌年(926年)五月逝世,享年84岁,娶秦氏,继陈氏,均无出。胡三逝世后,胡昌翼知恩图报,厚葬胡三,仍蛰居乡间,潜修砥行,讲学施教,并遗训儿孙,李改胡要代代相传,决不复宗。
本页内容整理自网络(或由匿名网友上传),原作者已无法考证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。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,同时感谢原作者为此所作的付出。
明祀方终,备乐斯阕。黝纁就瘗,豆笾告撤。
肸蚃尚馀,光景云灭。返归虚极,神心则悦。
著名诗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