道教理论
作者:佚名
吴筠对道教基本理论多所阐发。所著《玄纲论》,上篇明道德;中篇辩教法;下篇析凝滞。自谓因“重玄深而难赜其奥,三洞秘而罕窥其门,使向风之流,浩荡而无据,遂总括枢要,谓之《玄纲》”。
他将“道”解释为“虚无之系,造化之根,神明之本,天地之源,其大无外,其微无内,浩旷无端,杳冥无对,至幽靡察而大明垂光,至静无心而品物有方,混漠无形,寂寥无声,万象以之生,五音以之成,生者有极,成者必亏,生生成成,今古不移,此之谓道也”。而“德”则为“天地所禀,阴阳所资,经以五行,纬以四时,牧之以君,训之以师,幽明动植,咸畅共宜,泽流无穷,群生不知谢其功,惠加无极,百姓不知赖其力,此之谓德也”。他又以“天、地、人、物、灵、仙、鬼、神,非道无以生,非德无以成”来阐发“道”与“德”的关系;以“生者不知其始,成者不见其终,探奥索隐,莫归其宗,入有之末,出无之先,莫究其联,谓之自然。自然者,道德之常,天地之纲也”,来表述“道”、“德”、“自然”三者的关系。他继承和发挥了老庄自然无为的哲学,认为“道”为宇宙万物之根源,称“道”生成宇宙万物是一个自然的过程。进而认为道德、天地、帝王三位一体。“道德者,天地之祖;天地者,万物之父;帝王者,三才之主。然则,道德、天地、帝王一也”。他把社会治乱的原因,归结为“天地之道,阴阳之数”和人情世风是否淳朴,主张加强封建道德教育。强调“父不可不教于子,君不可不治于人。教子在乎义方,治人在乎道德”。
本页内容整理自网络(或由匿名网友上传),原作者已无法考证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。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,同时感谢原作者为此所作的付出。
绝壁耸万仞,长波射千里。盘薄荆之门,滔滔南国纪。
楚都昔全盛,高丘烜望祀。秦兵一旦侵,夷陵火潜起。
四维不复设,关塞良难恃。洞庭且忽焉,孟门终已矣。
自古天地辟,流为峡中水。行旅相赠言,风涛无极已。
及余践斯地,瑰奇信为美。江山若有灵,千载伸知己。
著名诗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