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诗文网
首页 对联 成语 文言文 辞赋

帝王器重

作者:佚名


吴筠在京城,每当朝会之时,经常与文武官员一起列位就座,朝臣们的启奏,吴筠的陈述,只不过是名教世务罢了,间或有些言词过激的以此来表达对国家的忠心,所以,玄宗很器重他。


天宝年间(公元742——756年),李林甫、杨国忠辅政,朝廷政纪日乱,吴筠预测天下将发生大乱,向玄宗上奏,坚决要求返归嵩山,多次上奏,都未被批准,于是玄宗下诏于京城岳观内另建道院,让吴筠住持,修炼传道。

安禄山、史思明叛乱前夕,吴筠又向玄宗上奏,请求允准回茅山,玄宗同意了。吴筠回到茅山不久,中原大乱,玄宗逃蜀,而江淮间盗贼蠭起,于是,吴筠又东游会稽,常于天台剡中,逍遥于泉石之间,常与诗人李白、孔巢父往来,以诗歌相酬和。在这段荒乱岁月中,有很多文人参与了他们的活动,生活过得较为平静。
唐代宗大历十三年(公元778年),吴筠在越中去世。其弟子邰冀元等共同商议取谥号为“宗玄先生”。

吴筠一生擅长文辞,勤于著述,主要著作有《玄纲论》和《神仙可学论》,还有《心目论》一卷,《复淳化论》一卷,《形神可固论》一卷,《坐忘论》一卷,《明真辨伪论》一卷,《辅正除邪论》一卷,《契真刋谬论》一卷,《道释优劣论》一卷,《辨方正惑论》一卷。今有《宗元先生文集》上中下三卷传世。

真诚严谨少年时举儒子业,《旧唐书》称其为鲁中之儒士也,因为进士不第乃入嵩山,受正一之法。吴筠入道后在师父指导下,他存思观想、内实精神,
究谷神元妙,符咒语、印剑导引、存想内神以卫身;苦心钻研、乃深得“正一之法”之精髓。吴筠尤其善于诗歌的著述,所著歌篇、传于京师。玄宗闻其名、遣使徵之。既至、与语甚悦、令待诏翰林。面对社会,在关于道学精神阐释和修身方式之指迷,吴筠从来不含糊应付、而是真诚严谨。据说,唐玄宗曾向他问以道法、他回答说:“道法之精、无如五千言;其诸枝词蔓说、徒费纸札耳。”唐玄宗又向他问以神仙修炼之事、他的问答更为客观、但很深刻且辩证。吴筠应对唐玄宗关于神仙修炼时说:“此野人之事、当以岁月功行求之、非人主之所宜适意。”《旧唐书》记载:吴筠在朝堂上“每与缁黄(释徒)列坐、朝臣启奏、筠之所陈、但名教世务而已、间以讽咏、以达其诚。”试想帝王不谋君国民生大事、而在神仙修炼、就是不务正业。可见吴筠为人之客观和无畏、不谀与实事求是。当然,知时识务也是道士机警,史书记载:唐天宝(742-750年)中、朝庭中李林甫和杨国忠用事,朝政纲纪日渐紊乱;吴筠知道长此以往、国将不国、唐王朝将要由内忧而引发外患的混乱局面。

本页内容整理自网络(或由匿名网友上传),原作者已无法考证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。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,同时感谢原作者为此所作的付出。

绝壁耸万仞,长波射千里。盘薄荆之门,滔滔南国纪。
楚都昔全盛,高丘烜望祀。秦兵一旦侵,夷陵火潜起。
四维不复设,关塞良难恃。洞庭且忽焉,孟门终已矣。
自古天地辟,流为峡中水。行旅相赠言,风涛无极已。
及余践斯地,瑰奇信为美。江山若有灵,千载伸知己。
著名诗人

©古诗文网

mip-stats-baidu 古诗文鉴赏大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