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者:佚名
气调[qì diào] 气概,风度。
南朝 陈 徐陵 《东阳双林寺傅大士碑》:“加以风神爽朗,气调清高,流化亲朋,善和纷諍。”《隋书·豆卢勣传》:“ 勣 器识优长,气调英远,总驭藩部,风化已行。” 唐 张鷟 《游仙窟》:“容貌似舅, 潘安仁 之外甥;气调如兄, 崔季珪 之小妹。” 清 侯方域 《书<彭西园集>后》:“少多读书,有气调。”
气韵,才调。
北齐 颜之推 《颜氏家训·文章》:“文章当以理致为心肾,气调为筋骨,事义为皮肤,华丽为冠冕。”
语气声调。
老舍 《赵子曰》第四:“ 赵子曰 心中痛快多了,说话的气调锋利有趣了。”
水际[shuǐ jì] 水边。
《魏书·崔楷传》:“臣既乡居水际,目睹荒残,每思 郑 白 ,屡想 王 李 。” 宋 杨万里 《跋尤延之山水两轴》诗之一:“水际芦青荷叶黄,霜前木落蓼花香。” 金 任询 《济南黄台》诗之二:“柴扉水际昼还扃,落日城头晚更明。” 明 徐弘祖 《徐霞客游记·粤西游日记四》:“水际无洞,其深入之窍当潜伏水底耳。”
永日[yǒng rì] 长日,漫长的白天。从早到晚;整天。
泛觞[fàn shāng] 亦作“泛觴”。谓饮酒。
唐 储光羲 《京口送别王四谊》诗:“明年菊花熟, 洛 东泛觴游。”
冠缨[guān yīng] 帽带。结于颔下,使帽固定于头上。
《韩非子·奸劫弑臣》:“ 楚 王子围 将聘於 郑 ,未出境,闻王病而反,因入问病,以其冠缨绞王而杀之,遂自立也。”《史记·滑稽列传》:“ 淳于髡 仰天大笑,冠缨索絶。”
指帽。
明 张居正 《答列卿毛介川》:“今之士大夫,冠缨相摩,踵足相接,一时号为交游者,盖不少矣。”
指仕宦。
唐 李白 《古风》之十九:“流血涂野草,豺浪尽冠缨。” 陈炜谟 《狼筅将军》:“他是世代冠缨,满室钩牒, 金鸡寺 的荷花有多少朵,他家就有多少官。”
清质[qīng zhì] 指月亮。
南朝 宋 谢庄 《月赋》:“升清质之悠悠,降澄暉之蔼蔼。”
美好的性质。唐 杜甫 《雕赋》:“择其清质,列在周垣。”
本页内容整理自网络(或由匿名网友上传),原作者已无法考证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。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,同时感谢原作者为此所作的付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