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者:佚名
父王琬,曾官光化知县。王鏊自幼随父读书,聪颖异常,8岁能读经史,12岁能作诗,16岁随父读书,写得一手好文章,其文一出,国子监诸生就争相传颂,一些大臣都称他为天下奇士。明成化十年(1474),王鏊在乡试中取得第一名“解元”。翌年,会试又取得第一名“会元”,殿试一甲第三名,一时盛名天下。
孝宗即位(1488年),王鏊被迁为侍讲学士,充任讲官。当时孝宗宠信李广,整日在李广陪伴下游玩。王鏊便以周文王勤政的典故反复劝谏,终使孝宗感动,在选择太子僚属时,就命他兼任谕德,不久转少詹事,擢吏部,右侍郎。
武宗正德元年(1506年),王鏊被进为吏部左侍郎兼学士。十二月,王鏊进为户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。次年晋少傅兼太子太傅、武英殿大学士。
王鏊一生为人正直,时称“天下穷阁老”。朝廷忠良尚宝卿崔睿等3人被刘瑾借故毒刑敲打几死,王鏊不顾个人安危,当刘瑾面斥责道:“士可杀,不可辱,今辱且杀之,吾尚何颜居此。”刘瑾千方百计杀逆己朝臣韩文、刘健、谢迁,因王鏊“前后力救得免”。刘瑾权倾内外,焦芳又一味奉迎,气焰日益嚣张,王鏊与韩文等上疏请诛刘瑾等“八党”,不被采纳。正德四年(1509),以武英殿大学士致仕。此后,朝廷大臣交相荐举,终不肯复出。
王鏊致仕回乡至逝世,家居共14年,“不治生产,惟看书著作为娱,旁无所好,兴致古澹,有悠然物外之趣”。他居官清廉,全无积蓄,被人称为“天下穷阁老”。他潜心学问,文章尔雅,议论精辟,使弘治、正德间文体为之一变。著有《震泽编》、《震泽集》、《震泽长语》、《震泽纪闻》、《姑苏志》等。
嘉靖三年(1524年),王鏊病逝,享年75岁。逝世后,追封太傅,谥“文恪”。其故里陆巷有惠堂及解元、会元、探花牌楼。葬东山梁家山,其墓前曾有唐寅手书的“海内文章第一、山中宰相无双”的牌坊。现陆巷有“惠和堂”。“双进士坊”等遗址。
家居共14年,“不治生产,惟看书著作为娱,旁无所好,兴致古澹,有悠然物外之趣”。筑“颜乐堂”、“宜晚轩”,富藏书。与吴宽、唐寅、文徵明等藏书家互相唱和。曾自称:家世藏书,分散于数处,以防散佚、水火之虞。清人姜绍书论他为明一代藏书家之一。藏书印有“济之”、“御题文学侍从”、“渭北春天树,江东日暮云,何时一樽酒,重与细论文”、“王济之图书”、“大学士章”、“三槐之裔大宗伯章”、“震泽世家”等。刊刻图书有《孙可之集》、《古尚方》等。
父王琬,曾官光化知县。王鏊自幼随父读书,聪颖异常,8岁能读经史,12岁能作诗,16岁随父读书,写得一手好文章,其文一出,国子监诸生就争相传颂,一些大臣都称他为天下奇士。明成化十年(1474),王鏊在乡试中取得第一名“解元”。翌年,会试又取得第一名“会元”,殿试一甲第三名,一时盛名天下。
孝宗即位(1488年),王鏊被迁为侍讲学士,充任讲官。当时孝宗宠信李广,整日在李广陪伴下游玩。王鏊便以周文王勤政的典故反复劝谏,终使孝宗感动,在选择太子僚属时,就命他兼任谕德,不久转少詹事,擢吏部,右侍郎。
武宗正德元年(1506年),王鏊被进为吏部左侍郎兼学士。十二月,王鏊进为户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。次年晋少傅兼太子太傅、武英殿大学士。
王鏊一生为人正直,时称“天下穷阁老”。朝廷忠良尚宝卿崔睿等3人被刘瑾借故毒刑敲打几死,王鏊不顾个人安危,当刘瑾面斥责道:“士可杀,不可辱,今辱且杀之,吾尚何颜居此。”刘瑾千方百计杀逆己朝臣韩文、刘健、谢迁,因王鏊“前后力救得免”。刘瑾权倾内外,焦芳又一味奉迎,气焰日益嚣张,王鏊与韩文等上疏请诛刘瑾等“八党”,不被采纳。正德四年(1509),以武英殿大学士致仕。此后,朝廷大臣交相荐举,终不肯复出。
王鏊致仕回乡至逝世,家居共14年,“不治生产,惟看书著作为娱,旁无所好,兴致古澹,有悠然物外之趣”。他居官清廉,全无积蓄,被人称为“天下穷阁老”。他潜心学问,文章尔雅,议论精辟,使弘治、正德间文体为之一变。著有《震泽编》、《震泽集》、《震泽长语》、《震泽纪闻》、《姑苏志》等。
嘉靖三年(1524年),王鏊病逝,享年75岁。逝世后,追封太傅,谥“文恪”。其故里陆巷有惠堂及解元、会元、探花牌楼。葬东山梁家山,其墓前曾有唐寅手书的“海内文章第一、山中宰相无双”的牌坊。现陆巷有“惠和堂”。“双进士坊”等遗址。
家居共14年,“不治生产,惟看书著作为娱,旁无所好,兴致古澹,有悠然物外之趣”。筑“颜乐堂”、“宜晚轩”,富藏书。与吴宽、唐寅、文徵明等藏书家互相唱和。曾自称:家世藏书,分散于数处,以防散佚、水火之虞。清人姜绍书论他为明一代藏书家之一。藏书印有“济之”、“御题文学侍从”、“渭北春天树,江东日暮云,何时一樽酒,重与细论文”、“王济之图书”、“大学士章”、“三槐之裔大宗伯章”、“震泽世家”等。刊刻图书有《孙可之集》、《古尚方》等。
本页内容整理自网络(或由匿名网友上传),原作者已无法考证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。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,同时感谢原作者为此所作的付出。
mip-stats-baidu 古诗文鉴赏大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