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者:佚名
寻找亲人
窦漪房一直以来都有一个愿望,那就是找到已经失散多年的兄弟,其次就是对已故双亲尽一些孝道。虽然窦漪房已经贵为皇后,但她依然不敢提出这样的要求,因为这时候薄太后正忙于尊礼薄氏祖先。她不敢和老太太攀比。
但窦漪房一个好心的决定帮了她大忙,就在她被册封的那一天,她向刘恒提议,宴请天下所有鳏寡孤独之人,并赐给生活穷困之人布匹、米面、肉食,对于八十岁以上的老人、九岁以下的孤儿,分别赐给每人一石米、二十斤肉、五斗酒、两匹帛、三斤棉絮。
以善闻名的刘恒对皇后的建议大加赞赏,并很快实施。于是,天下老百姓都对窦漪房皇后的善心口口相传,窦漪房的家世也逐渐流传开来。 一个叫窦少君的年轻人听到了窦漪房的家世。
他就是窦漪房的亲弟弟,当年分别的时候,窦少君才五六岁,已经成人。
姐姐离开没多久,厄运就降临窦少君身上,由于哥哥在外面劳作,家里没有人看管,窦少君被拐走了。他先后被拐卖多次,最后在河南阳宜一户财主家当了奴仆。
白天辛勤劳作,晚上就和工人睡在悬崖下边的窝棚里。一天,主人派窦少君到山上烧炭。不料,这天夜里,风雨大作,山崖暴发泥石流,一百名工人大都丧生,由于窦少君睡在窝棚边可轻易逃跑,才逃过这一劫。
死者的家属跑到主人家哭闹不休,主人不得已只好逃到长安,窦少君也跟着主人逃到了长安。 大难不死,必有后福。逃到长安的窦少君第一件事就是算了一卦,想看一下自己的命运如何,不料抽到一上上签。算卦的老头说他在不久的将来就会大富大贵。
窦少君打死也不信自己会大富大贵,对算卦老头说的话并没有放在心上,不料没走多远,他就听到了皇后窦漪房的故事。
窦漪房?当他听到这个名字的时候,怔了一下。自己的姐姐,当年被送进宫的那个姐姐不也叫窦漪房吗?再联系刚才算卦老头说的话,他有点将信将疑了。
有希望总比没希望好,于是他豁出去了,向皇帝上书,说自己是皇后失散多年的亲弟弟窦少君。
刘恒看了这封信,问窦漪房怎么回事。窦漪房只好把自己的身世一五一十地向刘恒说了。
刘恒听了,捶胸顿足,说自己有愧于皇后,只顾自己的亲人,却把妻子的亲人忘记了。
于是,他和窦漪房一起召见窦少君。
窦漪房的相貌虽然改变了不少,但是窦少君还是认得出来。但是窦漪房已经认不得弟弟了,因为当初离开的时候弟弟才五六岁,如今已经长大成人。
窦漪房怕误认,那样将带来不堪设想的后果。于是她问窦少君有什么证据证明他就是自己的弟弟。
窦少君不仅把父母怎么死的说了出来,还回忆了当年姐姐离开他的情景,最后一次给他洗头发,最后一次做饭给他吃……
说着说着就忍不住流下泪来。这时候,窦漪房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了,跑下去和弟弟紧紧拥抱在一起。
这一幕被史官详细地记录了下来。书上说,当时不仅大汉的皇帝感动得落泪了,连旁边的宫女也跟着哭泣。
文帝为了表达自己的愧疚之情,赏赐窦少君大量的财产和田地。但窦漪房深知刘恒勤俭节约的品性,不可因为自己而破例,只让弟弟接受了足够养活他的部分财产和田地。不久又拿出自己的金银首饰来弥补文帝赏赐弟弟所造成的亏空。有这样一位贤明的皇后,刘恒这一辈子也就满足了。
不久窦漪房的哥哥也找到了,三兄妹终于团聚。
今日不同往昔,三兄妹谁也不会想到会有今天。
刘恒照例又要赏赐窦漪房的哥哥,又被窦漪房阻止。她的哥哥跑到她那里问原因,为什么不要皇帝的赏赐?不要白不要!窦漪房耐心地给哥哥如是这般地分析了一番,哥哥才不情愿地撅着嘴巴,答应了妹妹和弟弟一起住。
如此谨慎,不给大臣们一点把柄的窦漪房仍然遇到了麻烦。照理说,这是窦漪房的家事,与别人无关,可是她是皇后,皇后没有家事,皇后的一切事都是国家大事。杯弓蛇影的大臣们见窦漪房突然冒出来两个年轻力壮的兄弟,有点吃不消了。他们担心窦漪房会成为第二个吕雉,他们要把隐患消除在萌芽之中,其实连萌芽都没有,一切只是大臣们的假想敌。
一次早朝,绛侯、灌将军等一干串通好的大臣联合起来对文帝进谏,大意是说窦氏兄弟都是鲁莽之徒,没有任何文化素养,不应该依靠皇后的裙带关系而加官晋爵,让他们做富贵闲人,并且还要挑选德高望重、学识渊博的大臣与他们比邻而居,教导监督他们,以防止他们滋事扰民。
正所谓马善被人骑,人善被人欺。也只有窦漪房做皇后,这些大臣们才敢这么说,要是换作吕雉,估计他们连个屁都不敢放了,保准是千篇一律的对吕雉的亲戚们这封赏那封赏的提议。
文帝没有立即答复大臣们的进谏,尽管他相信窦漪房绝对不会成为吕雉,但吕雉的祸国殃民仍然使他如芒在背。当天晚上,他把大臣的进谏对皇后说了,面露为难之色。善解人意的窦漪房马上解除了文帝的忧虑,她说大臣们的进谏是对的,哥哥弟弟没有读多少书,正需要教导呢。最后又强调一句,无论刘恒做怎样的决定,她都支持。
宠信邓通
邓通是深受刘恒宠信和喜爱的佞臣。一天,文帝叫一个看相的术士给邓通看相,相士直言不讳地对文帝说:“邓大夫以后会因贫困而饿死。”文帝听后大不高兴,愤愤地对邓通说:“朕要想让你富,有何难哉?”说完即下了一道诏书,把蜀郡严道县的铜山赐给邓通,并允许他铸钱。邓通从此富可敌国。邓通既蒙文帝宠爱,感激涕零,更加想要有所报答才行了。
一天,文帝的毒疮突然发作,红肿流脓,溃烂不堪。文帝痛得钻心,整天伏卧床上,哀号不已。一帮御医药开了不少,文帝吃了却不见疼痛稍减分毫,最后竟痛得晕了过去。邓通在旁急得抓耳挠腮,一见文帝竞昏死过去,于是也不知道他哪里来的勇气,竟一下子扑到文帝身上,也不管那脓血有多污秽腥臭,就张开嘴巴,对着文帝背部的烂疮就吸。说来也奇怪,邓通才吸了几口,文帝的疼通便减了几分,竟悠悠地醒了过来。邓通又吸了几口,然后伸出舌头,往疮口里舔了几舔,文帝竟觉得一下子疼痛全消了。等他舔完,文帝扭过头一看,见是邓通,大受感动,心想关键时刻又是邓通对自己最忠心,总算不负对他的一番提拔和宠爱。以后几天里,邓通又给他吸了几次,文帝的疮慢慢好了起来。一天文帝问邓通:“你说天下谁最爱我?”邓通说;“那自然是太子。”这时正好太子进来问安,文帝便叫太子来给他吮疮。太子无奈,跪在榻前,对着文帝溃烂的背,勉强把嘴巴凑上去,还没碰到疮口,竟一个恶心,呕吐起来。文帝见了大不高兴,太子只好怏怏退出。
后来太子听说邓通曾为文帝吮疮,大为愧恨,从此记恨在心。几年后文帝死,太子即位,这就是景帝。景帝一即位,首先便把邓通革职,追夺铜山,并没收他的所有家产。可怜富逾王侯的邓通,一旦竟与乞丐一样,身无分文,最后竟应了那个相士的话,饿死街头。
传统节日
农历正月十五是元宵节。又称上元节、元夜、灯节。相传,汉文帝(前179—前157年)为庆祝周勃于正月十五勘平诸吕之乱,每逢此夜,必出宫游玩,与民同乐,在古代,夜同宵,正月又称元月,汉文帝就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,这一夜就叫元宵。创建《太初历》,将元宵节列为重大节日。隋、唐、宋以来,更是盛极一时。《隋书·音乐志》日:“每当正月,万国来朝,留至十五日于端门外建国门内,绵亘八里,列戏为戏场”,参加歌舞者足达数万,从昏达旦,至晦而罢。当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变迁,元宵节的风俗习惯早已有了较大的变化,但至今仍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。
寻找亲人
窦漪房一直以来都有一个愿望,那就是找到已经失散多年的兄弟,其次就是对已故双亲尽一些孝道。虽然窦漪房已经贵为皇后,但她依然不敢提出这样的要求,因为这时候薄太后正忙于尊礼薄氏祖先。她不敢和老太太攀比。
但窦漪房一个好心的决定帮了她大忙,就在她被册封的那一天,她向刘恒提议,宴请天下所有鳏寡孤独之人,并赐给生活穷困之人布匹、米面、肉食,对于八十岁以上的老人、九岁以下的孤儿,分别赐给每人一石米、二十斤肉、五斗酒、两匹帛、三斤棉絮。
以善闻名的刘恒对皇后的建议大加赞赏,并很快实施。于是,天下老百姓都对窦漪房皇后的善心口口相传,窦漪房的家世也逐渐流传开来。 一个叫窦少君的年轻人听到了窦漪房的家世。
他就是窦漪房的亲弟弟,当年分别的时候,窦少君才五六岁,已经成人。
姐姐离开没多久,厄运就降临窦少君身上,由于哥哥在外面劳作,家里没有人看管,窦少君被拐走了。他先后被拐卖多次,最后在河南阳宜一户财主家当了奴仆。
白天辛勤劳作,晚上就和工人睡在悬崖下边的窝棚里。一天,主人派窦少君到山上烧炭。不料,这天夜里,风雨大作,山崖暴发泥石流,一百名工人大都丧生,由于窦少君睡在窝棚边可轻易逃跑,才逃过这一劫。
死者的家属跑到主人家哭闹不休,主人不得已只好逃到长安,窦少君也跟着主人逃到了长安。 大难不死,必有后福。逃到长安的窦少君第一件事就是算了一卦,想看一下自己的命运如何,不料抽到一上上签。算卦的老头说他在不久的将来就会大富大贵。
窦少君打死也不信自己会大富大贵,对算卦老头说的话并没有放在心上,不料没走多远,他就听到了皇后窦漪房的故事。
窦漪房?当他听到这个名字的时候,怔了一下。自己的姐姐,当年被送进宫的那个姐姐不也叫窦漪房吗?再联系刚才算卦老头说的话,他有点将信将疑了。
有希望总比没希望好,于是他豁出去了,向皇帝上书,说自己是皇后失散多年的亲弟弟窦少君。
刘恒看了这封信,问窦漪房怎么回事。窦漪房只好把自己的身世一五一十地向刘恒说了。
刘恒听了,捶胸顿足,说自己有愧于皇后,只顾自己的亲人,却把妻子的亲人忘记了。
于是,他和窦漪房一起召见窦少君。
窦漪房的相貌虽然改变了不少,但是窦少君还是认得出来。但是窦漪房已经认不得弟弟了,因为当初离开的时候弟弟才五六岁,如今已经长大成人。
窦漪房怕误认,那样将带来不堪设想的后果。于是她问窦少君有什么证据证明他就是自己的弟弟。
窦少君不仅把父母怎么死的说了出来,还回忆了当年姐姐离开他的情景,最后一次给他洗头发,最后一次做饭给他吃……
说着说着就忍不住流下泪来。这时候,窦漪房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了,跑下去和弟弟紧紧拥抱在一起。
这一幕被史官详细地记录了下来。书上说,当时不仅大汉的皇帝感动得落泪了,连旁边的宫女也跟着哭泣。
文帝为了表达自己的愧疚之情,赏赐窦少君大量的财产和田地。但窦漪房深知刘恒勤俭节约的品性,不可因为自己而破例,只让弟弟接受了足够养活他的部分财产和田地。不久又拿出自己的金银首饰来弥补文帝赏赐弟弟所造成的亏空。有这样一位贤明的皇后,刘恒这一辈子也就满足了。
不久窦漪房的哥哥也找到了,三兄妹终于团聚。
今日不同往昔,三兄妹谁也不会想到会有今天。
刘恒照例又要赏赐窦漪房的哥哥,又被窦漪房阻止。她的哥哥跑到她那里问原因,为什么不要皇帝的赏赐?不要白不要!窦漪房耐心地给哥哥如是这般地分析了一番,哥哥才不情愿地撅着嘴巴,答应了妹妹和弟弟一起住。
如此谨慎,不给大臣们一点把柄的窦漪房仍然遇到了麻烦。照理说,这是窦漪房的家事,与别人无关,可是她是皇后,皇后没有家事,皇后的一切事都是国家大事。杯弓蛇影的大臣们见窦漪房突然冒出来两个年轻力壮的兄弟,有点吃不消了。他们担心窦漪房会成为第二个吕雉,他们要把隐患消除在萌芽之中,其实连萌芽都没有,一切只是大臣们的假想敌。
一次早朝,绛侯、灌将军等一干串通好的大臣联合起来对文帝进谏,大意是说窦氏兄弟都是鲁莽之徒,没有任何文化素养,不应该依靠皇后的裙带关系而加官晋爵,让他们做富贵闲人,并且还要挑选德高望重、学识渊博的大臣与他们比邻而居,教导监督他们,以防止他们滋事扰民。
正所谓马善被人骑,人善被人欺。也只有窦漪房做皇后,这些大臣们才敢这么说,要是换作吕雉,估计他们连个屁都不敢放了,保准是千篇一律的对吕雉的亲戚们这封赏那封赏的提议。
文帝没有立即答复大臣们的进谏,尽管他相信窦漪房绝对不会成为吕雉,但吕雉的祸国殃民仍然使他如芒在背。当天晚上,他把大臣的进谏对皇后说了,面露为难之色。善解人意的窦漪房马上解除了文帝的忧虑,她说大臣们的进谏是对的,哥哥弟弟没有读多少书,正需要教导呢。最后又强调一句,无论刘恒做怎样的决定,她都支持。
宠信邓通
邓通是深受刘恒宠信和喜爱的佞臣。一天,文帝叫一个看相的术士给邓通看相,相士直言不讳地对文帝说:“邓大夫以后会因贫困而饿死。”文帝听后大不高兴,愤愤地对邓通说:“朕要想让你富,有何难哉?”说完即下了一道诏书,把蜀郡严道县的铜山赐给邓通,并允许他铸钱。邓通从此富可敌国。邓通既蒙文帝宠爱,感激涕零,更加想要有所报答才行了。
一天,文帝的毒疮突然发作,红肿流脓,溃烂不堪。文帝痛得钻心,整天伏卧床上,哀号不已。一帮御医药开了不少,文帝吃了却不见疼痛稍减分毫,最后竟痛得晕了过去。邓通在旁急得抓耳挠腮,一见文帝竞昏死过去,于是也不知道他哪里来的勇气,竟一下子扑到文帝身上,也不管那脓血有多污秽腥臭,就张开嘴巴,对着文帝背部的烂疮就吸。说来也奇怪,邓通才吸了几口,文帝的疼通便减了几分,竟悠悠地醒了过来。邓通又吸了几口,然后伸出舌头,往疮口里舔了几舔,文帝竟觉得一下子疼痛全消了。等他舔完,文帝扭过头一看,见是邓通,大受感动,心想关键时刻又是邓通对自己最忠心,总算不负对他的一番提拔和宠爱。以后几天里,邓通又给他吸了几次,文帝的疮慢慢好了起来。一天文帝问邓通:“你说天下谁最爱我?”邓通说;“那自然是太子。”这时正好太子进来问安,文帝便叫太子来给他吮疮。太子无奈,跪在榻前,对着文帝溃烂的背,勉强把嘴巴凑上去,还没碰到疮口,竟一个恶心,呕吐起来。文帝见了大不高兴,太子只好怏怏退出。
后来太子听说邓通曾为文帝吮疮,大为愧恨,从此记恨在心。几年后文帝死,太子即位,这就是景帝。景帝一即位,首先便把邓通革职,追夺铜山,并没收他的所有家产。可怜富逾王侯的邓通,一旦竟与乞丐一样,身无分文,最后竟应了那个相士的话,饿死街头。
传统节日
农历正月十五是元宵节。又称上元节、元夜、灯节。相传,汉文帝(前179—前157年)为庆祝周勃于正月十五勘平诸吕之乱,每逢此夜,必出宫游玩,与民同乐,在古代,夜同宵,正月又称元月,汉文帝就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,这一夜就叫元宵。创建《太初历》,将元宵节列为重大节日。隋、唐、宋以来,更是盛极一时。《隋书·音乐志》日:“每当正月,万国来朝,留至十五日于端门外建国门内,绵亘八里,列戏为戏场”,参加歌舞者足达数万,从昏达旦,至晦而罢。当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变迁,元宵节的风俗习惯早已有了较大的变化,但至今仍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。
本页内容整理自网络(或由匿名网友上传),原作者已无法考证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。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,同时感谢原作者为此所作的付出。
mip-stats-baidu 古诗文鉴赏大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