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者:佚名
梁启超故居,有多处,分别位于北京、天津、江门等地。
北京
性质:1986年6月梁启超故居被列为东城区文物保护单位。
梁启超故居北沟沿胡同属东城区北新桥地区,在东直门南小街迤西。胡同自北向南沟通大菊胡同和东四十四条,长300多米。明代,称“学房胡同”;清乾隆时称“官学胡同”,宣统时称“北沟沿”,因胡同临近水沟而得名;1949年称“北沟沿胡同”,“文化大革命”中一度改称“红都胡同”,后复称“北沟沿胡同”。现胡同西侧与新太仓二巷相通,东侧有两条支巷通往小菊胡同。
北沟沿胡同23号,旧时的门牌是北沟沿13号,在胡同南段西侧,占地面积3752平方米,街门朝东。街门是被称作“西洋门”的屋宇式街门,街门内外各有一座““一字影壁”,显示出主人非同一般的身份。虽然从建筑学角度讲,大门外对面的“影壁”,亦称“照壁”,既有遮挡大门对面零乱的墙面檐口的作用,也有作为宅门对景的作用。但是,在胡同的另一侧建影壁,或是依托别人的宅基,或是占用胡同的公共用地,岂能想建就建!所以,现在在北京城里所能见到的门外建有“一字影壁”的宅院,当年或是王府、或是衙署、或是官邸,总而言之,是“官”姓人家,不是平民住宅。汉字是表义的,“框中有人”念“囚”;“吾居行(hang),道路)中”便是“衙”。既然,门外的影壁是宅门的对景;那么,门前的这段道路自然与宅院产生了领属关系。门外的影壁分明地在警示行人:在此门前不许停留,更不许喧哗。梁启超任过北洋政府的司法总长和财政总长,其政府大员的身份与这座宅院的规格是相称的。
据1951年房屋调查登记显示:该院主体建筑集中在南半部,是东、西并列的两个三进院落,东部为住宅,西部是花厅;北半部约占整个院落的五分之二,是花园式的后院,院内树木繁盛,有假山,有凉亭;后院开有朝东的穿墙门,是整个院落的后门。该院共有房屋和亭、轩等建筑129间,建筑面积为1535平方米,其中包括带抄手廊的瓦房47间、敞轩3间、游廊21间、地窨子4间、防空洞1个、凉亭1座。该院具体格局是:宅门北侧是一拉溜儿东房,共11间,应是回事房(传达室)、车库和警卫、杂役用房,从南往北的第三间东房的后墙开有临街券门,是“车库门”。
该院的具体格局是:进入宅门,迎面是一座“一字影壁”,往北经过坐西朝东的“垂花门”便进入了东院的一进院;一进院有带抄手廊的南房、北房各5间,北房为腰厅,即:中间一间为连接前、后院的通道;东院的二进院均为带抄手廊的瓦房,有正房3间、耳房两间,东、西厢房各3间;东院的三进院只有7间后罩房。与东院并列的西院是休闲区,习惯称为“西花厅”,亦是三进院落;从南往北依次是:由假山叠石与3间敞轩构成的一进院,由3间敞轩和3间正房构成,并有转圈游廊连接的二进院和由两间东、西厢房与平顶外廊构成的三进院。
北沟沿胡同23号现在是单位宿舍,当年院内的主要建筑尚存,只是残破不堪而已;由于为解决职工住房而进行的改、扩建工程和住户见缝插针的自建房屋,致使该院已难寻昔日风采。
天津
梁启超故居位于天津河北区民族路44号,饮冰室位于河北路46号。这两所住宅是民国初年梁启超购买周国贤旧意租界西马路空地所建。民族路寓所为意式两层砖木结构楼房,建于1914年。主楼为水泥外墙,塑有花饰,异型红色瓦顶,石砌高台阶,建筑面积1121平方米;书斋"饮冰室"为浅灰色两层洋楼,建于1924年。首层为其书房,二楼做卧室和会客。梁启超后期著述均于此完成。"饮冰室"系意大利建筑师白罗尼欧专为其设计,造型别致典雅。建筑面积949.50平方米.梁启超是中国近代很有影响的人物,一生著作甚丰。他于民国初年在天津意租界西马路 ( 今河北区民族路 ) 购得一块地皮,面积约4 市亩,于 1914 年建成一所住宅,此后又建一所书斋 -- 饮冰室,住宅为二层西式楼房,前后共有两幢。前楼为主楼,带地下室。一、二层各有 9 间居室。整体建筑分为两部分,东半部为梁氏专用,有小书房、客厅、起居室等;西半部是家属住房。后楼为附属建筑,有厨房、锅炉房、贮藏室、佣人住房等。前楼与后楼有走廊、天桥连接。整所建筑面积 1100 余平方米,主楼为砖木结构,水泥罩面,塑有花纹,异形红色瓦顶,石砌高台阶,双槽门窗,整所建筑相当讲究,有花园、汽车房、传达室。 饮冰室在今河北区民族路46号,与住宅(民族路44号)相连,建于1924年,是一所浅灰色两层小洋楼。楼内正面有三个小拱厅,门前两侧是石台阶,当中有蓄水池,池中雕一座石兽,口中喷水常年不断。一楼正中为大厅,大厅周围5间房子除1间为杂房外,其余为书房和图书室。二楼靠西北角也是1间大厅,靠东南角有几间主要作卧室或图书资料室。梁氏后期就住在这里从事著述。
梁氏的饮冰定由意大利建筑师白罗尼欧设计,为天井外廊式带封闭罩棚。建筑造型别致,正中大厅实际是天井院的罩棚,罩棚高出屋顶,用花玻璃镶成。该所建筑共有房34间,建筑面积949.5平方米。
广东江门
性质: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
故居远眺梁启超江门茶坑村故居坐落在美丽苍郁的凤山下,鱼塘、水网、沃野田畴环绕四周,大榕树、石板巷、青砖房有序分布,往来皆村野乡民,真淳古朴,这里便是梁启超先生出生和少年时期生活、学习的地方。
梁启超故居建于清光绪年间(1875~1908年),是一幢古色古香的青砖土瓦平房,由故居、怡堂书室、回廊等建筑组成,建筑面积有400多平方米。故居有一正厅、一便厅、一饭厅、二耳房,两厅前各有一天井,便厅侧有梯级直达其顶部楼亭书房,可远眺崖海风光;怡堂书室是梁启超曾祖父所建,是梁启超少年读书、接受儒家传统思想的地方,清光绪十八年夏天,梁启超携同新婚妻子李蕙仙回乡,就居住在书室的偏房,长女梁思顺也出生于此。
故居正门为缅怀任公矢志不渝的爱国情怀以及在教育、学术上的卓越贡献,2001年又建成梁启超故居纪念馆,它是由中国工程院院士、中国建筑大师莫伯治先生主持设计,建筑面积达1600平方米,建筑形式中西合璧,既有晚清岭南侨乡建筑韵味,更隐现天津饮冰室风格。纪念馆以丰富的历史图片展现了任公爱国图强、毕生奋斗的事迹,陈列展出了任公的部分著作,有《饮冰室合集》、《欧游心影集》和《时务报》、《清议报》、《国风报》等珍贵典籍,再现了任公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、思想体系,使人们对梁启超先生有更正确、更深入的认识。
离故居不远,还有两处是梁启超少年时代读书的地方。一处是故居前的“怡堂书室”另一处是村口的“奎楼”,俗称“文昌阁”,后来成为“宏文社学”的所在地。
梁启超故居内设陈列室,存放梁启超的部分遗物、著作,展出生平事迹及照片等,供旅游者参观瞻仰。故居门前有空地1500平方米,四周栽上绿树及各种花卉。 为纪念梁启超先生诞生120周年,市政府计划在此建“梁启超纪念馆”。故居于1983年被定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,1989年被定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
故居原为一座高墙围筑的青砖灰瓦平房,现经扩建,增加了梁的立像和陈列室,陈列室内存放梁部分珍贵的遗物、著作,展出大量梁生平照片及播放梁生平事迹纪录片。
梁启超故居,有多处,分别位于北京、天津、江门等地。
北京
性质:1986年6月梁启超故居被列为东城区文物保护单位。
梁启超故居北沟沿胡同属东城区北新桥地区,在东直门南小街迤西。胡同自北向南沟通大菊胡同和东四十四条,长300多米。明代,称“学房胡同”;清乾隆时称“官学胡同”,宣统时称“北沟沿”,因胡同临近水沟而得名;1949年称“北沟沿胡同”,“文化大革命”中一度改称“红都胡同”,后复称“北沟沿胡同”。现胡同西侧与新太仓二巷相通,东侧有两条支巷通往小菊胡同。
北沟沿胡同23号,旧时的门牌是北沟沿13号,在胡同南段西侧,占地面积3752平方米,街门朝东。街门是被称作“西洋门”的屋宇式街门,街门内外各有一座““一字影壁”,显示出主人非同一般的身份。虽然从建筑学角度讲,大门外对面的“影壁”,亦称“照壁”,既有遮挡大门对面零乱的墙面檐口的作用,也有作为宅门对景的作用。但是,在胡同的另一侧建影壁,或是依托别人的宅基,或是占用胡同的公共用地,岂能想建就建!所以,现在在北京城里所能见到的门外建有“一字影壁”的宅院,当年或是王府、或是衙署、或是官邸,总而言之,是“官”姓人家,不是平民住宅。汉字是表义的,“框中有人”念“囚”;“吾居行(hang),道路)中”便是“衙”。既然,门外的影壁是宅门的对景;那么,门前的这段道路自然与宅院产生了领属关系。门外的影壁分明地在警示行人:在此门前不许停留,更不许喧哗。梁启超任过北洋政府的司法总长和财政总长,其政府大员的身份与这座宅院的规格是相称的。
据1951年房屋调查登记显示:该院主体建筑集中在南半部,是东、西并列的两个三进院落,东部为住宅,西部是花厅;北半部约占整个院落的五分之二,是花园式的后院,院内树木繁盛,有假山,有凉亭;后院开有朝东的穿墙门,是整个院落的后门。该院共有房屋和亭、轩等建筑129间,建筑面积为1535平方米,其中包括带抄手廊的瓦房47间、敞轩3间、游廊21间、地窨子4间、防空洞1个、凉亭1座。该院具体格局是:宅门北侧是一拉溜儿东房,共11间,应是回事房(传达室)、车库和警卫、杂役用房,从南往北的第三间东房的后墙开有临街券门,是“车库门”。
该院的具体格局是:进入宅门,迎面是一座“一字影壁”,往北经过坐西朝东的“垂花门”便进入了东院的一进院;一进院有带抄手廊的南房、北房各5间,北房为腰厅,即:中间一间为连接前、后院的通道;东院的二进院均为带抄手廊的瓦房,有正房3间、耳房两间,东、西厢房各3间;东院的三进院只有7间后罩房。与东院并列的西院是休闲区,习惯称为“西花厅”,亦是三进院落;从南往北依次是:由假山叠石与3间敞轩构成的一进院,由3间敞轩和3间正房构成,并有转圈游廊连接的二进院和由两间东、西厢房与平顶外廊构成的三进院。
北沟沿胡同23号现在是单位宿舍,当年院内的主要建筑尚存,只是残破不堪而已;由于为解决职工住房而进行的改、扩建工程和住户见缝插针的自建房屋,致使该院已难寻昔日风采。
天津
梁启超故居位于天津河北区民族路44号,饮冰室位于河北路46号。这两所住宅是民国初年梁启超购买周国贤旧意租界西马路空地所建。民族路寓所为意式两层砖木结构楼房,建于1914年。主楼为水泥外墙,塑有花饰,异型红色瓦顶,石砌高台阶,建筑面积1121平方米;书斋"饮冰室"为浅灰色两层洋楼,建于1924年。首层为其书房,二楼做卧室和会客。梁启超后期著述均于此完成。"饮冰室"系意大利建筑师白罗尼欧专为其设计,造型别致典雅。建筑面积949.50平方米.梁启超是中国近代很有影响的人物,一生著作甚丰。他于民国初年在天津意租界西马路 ( 今河北区民族路 ) 购得一块地皮,面积约4 市亩,于 1914 年建成一所住宅,此后又建一所书斋 -- 饮冰室,住宅为二层西式楼房,前后共有两幢。前楼为主楼,带地下室。一、二层各有 9 间居室。整体建筑分为两部分,东半部为梁氏专用,有小书房、客厅、起居室等;西半部是家属住房。后楼为附属建筑,有厨房、锅炉房、贮藏室、佣人住房等。前楼与后楼有走廊、天桥连接。整所建筑面积 1100 余平方米,主楼为砖木结构,水泥罩面,塑有花纹,异形红色瓦顶,石砌高台阶,双槽门窗,整所建筑相当讲究,有花园、汽车房、传达室。 饮冰室在今河北区民族路46号,与住宅(民族路44号)相连,建于1924年,是一所浅灰色两层小洋楼。楼内正面有三个小拱厅,门前两侧是石台阶,当中有蓄水池,池中雕一座石兽,口中喷水常年不断。一楼正中为大厅,大厅周围5间房子除1间为杂房外,其余为书房和图书室。二楼靠西北角也是1间大厅,靠东南角有几间主要作卧室或图书资料室。梁氏后期就住在这里从事著述。
梁氏的饮冰定由意大利建筑师白罗尼欧设计,为天井外廊式带封闭罩棚。建筑造型别致,正中大厅实际是天井院的罩棚,罩棚高出屋顶,用花玻璃镶成。该所建筑共有房34间,建筑面积949.5平方米。
广东江门
性质: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
故居远眺梁启超江门茶坑村故居坐落在美丽苍郁的凤山下,鱼塘、水网、沃野田畴环绕四周,大榕树、石板巷、青砖房有序分布,往来皆村野乡民,真淳古朴,这里便是梁启超先生出生和少年时期生活、学习的地方。
梁启超故居建于清光绪年间(1875~1908年),是一幢古色古香的青砖土瓦平房,由故居、怡堂书室、回廊等建筑组成,建筑面积有400多平方米。故居有一正厅、一便厅、一饭厅、二耳房,两厅前各有一天井,便厅侧有梯级直达其顶部楼亭书房,可远眺崖海风光;怡堂书室是梁启超曾祖父所建,是梁启超少年读书、接受儒家传统思想的地方,清光绪十八年夏天,梁启超携同新婚妻子李蕙仙回乡,就居住在书室的偏房,长女梁思顺也出生于此。
故居正门为缅怀任公矢志不渝的爱国情怀以及在教育、学术上的卓越贡献,2001年又建成梁启超故居纪念馆,它是由中国工程院院士、中国建筑大师莫伯治先生主持设计,建筑面积达1600平方米,建筑形式中西合璧,既有晚清岭南侨乡建筑韵味,更隐现天津饮冰室风格。纪念馆以丰富的历史图片展现了任公爱国图强、毕生奋斗的事迹,陈列展出了任公的部分著作,有《饮冰室合集》、《欧游心影集》和《时务报》、《清议报》、《国风报》等珍贵典籍,再现了任公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、思想体系,使人们对梁启超先生有更正确、更深入的认识。
离故居不远,还有两处是梁启超少年时代读书的地方。一处是故居前的“怡堂书室”另一处是村口的“奎楼”,俗称“文昌阁”,后来成为“宏文社学”的所在地。
梁启超故居内设陈列室,存放梁启超的部分遗物、著作,展出生平事迹及照片等,供旅游者参观瞻仰。故居门前有空地1500平方米,四周栽上绿树及各种花卉。 为纪念梁启超先生诞生120周年,市政府计划在此建“梁启超纪念馆”。故居于1983年被定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,1989年被定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
故居原为一座高墙围筑的青砖灰瓦平房,现经扩建,增加了梁的立像和陈列室,陈列室内存放梁部分珍贵的遗物、著作,展出大量梁生平照片及播放梁生平事迹纪录片。
本页内容整理自网络(或由匿名网友上传),原作者已无法考证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。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,同时感谢原作者为此所作的付出。
mip-stats-baidu 古诗文鉴赏大全